一派飞泉湿岭云,岩花娟好尚余春

一派飞泉湿岭云,岩花娟好尚余春

诗句读音
一派飞泉湿岭云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二十文
拼音: yī pàifēi quánshīlǐng|língyún
岩花娟好尚余春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ánhuājuān hǎoshàngyú chūn

一派飞泉湿岭云,岩花娟好尚余春释义

【一派】一条支流;一条水流。唐刘威《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於百川。”《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给,又於西南水磨引索河一派,架以石渠絶汴,南北筑堤,导入天源河以助之。”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吾闽建安一派溪源,自武夷九曲来,一泻千里,清可以鉴。”叶圣陶《倪焕之》二五:“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红殷殷的,象一派死水。”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朱子语类》卷九四:“程子承周子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

【飞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洪兴祖补注引张揖曰:“飞泉,飞谷也。在崑崙西南。”汉王褒《九怀·通路》:“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2.喷泉。《后汉书·耿恭传》:“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南史·何胤传》:“胤以若邪势处迫隘,不容学徒,乃迁秦望山,山有飞泉,迺起学舍。”3.瀑布。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流水周於舍下,飞泉落於簷间。”明王猷定《姑山草堂歌》:“我乡麻姑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飞泉。”陈毅《题<长征

【湿】〔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岭】《廣韻》《集韻》郎丁切,音零岭巆,山深貌。又山名。《唐·元結·閔岭中樂府》入岭中而登玉峰。(嶺)〔古文〕阾《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音領。《說文》山道也。《廣韻》山坡也。《正字通》山之肩領,可通道路者。《裴潛廣州記》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爲五嶺。《鄧德明·南康記》大庾,桂陽,騎田,九眞,都龎,臨賀,萌渚,始安,越城,爲九嶺。《沈約詩》置嶺白雲閒。又通作領。《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又叶離珍切,音陵。《王褒·九懷》駕元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蔥嶺。連五宿兮建旄,揚氛氣兮爲旌。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

【岩】《正字通》俗嵒字。巖俗省作岩。(巖)《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 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也。又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又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又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又《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嚴。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又《正字通》本作嚴。亦作巖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娟好】1.清秀美丽。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虽有名章秀句,苦不得体。如人眉目娟好,而颠倒位置,可乎?”《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跡娟好。”2.指情操高尚。寅半生《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吾向读《迦因小传》,而深叹迦因之为人,清洁娟好,不染污浊,甘牺牲生命,以成人之美,实情界之天仙也。”

【余春】春。南朝梁简文帝《晚春赋》:“待餘春於北阁,藉高讌於南陂。”唐李白《惜馀春赋》:“惜餘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樽酒乐餘春,棋局消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