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和遍东西府,六律更成十二宫
诗句 | 读音 |
---|---|
一篇和遍东西府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九麌 拼音: yīpiānhé|hè|huó|huò|húbiàndōng xīfǔ |
六律更成十二宫 |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liù lǜgēng chéngshíèr gōng |
一篇和遍东西府,六律更成十二宫释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遍】《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东西】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墨子·节用中》:“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阯,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汉刘向《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看椅上坐。钱青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叶圣陶《黄山三天》:“文殊院前边的文殊台比较宽阔些,可是靠南突出的东西两块大石,顶部凿平,留着边缘作自然的栏杆,那地位更窄了。”2.从东到西。晋张华《博物志》卷四:“秦为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北齐书·文宣帝纪》:“先是
【府】《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音甫。《說文》文書藏也。《周禮·天官》府六人。《註》治藏,史掌書者。《又》宰夫八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註》治藏,藏文書,若今起文書草也。又《玉篇》府,聚也。藏,貨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疏》水火木金土五材,兼以穀爲六府。《禮·曲禮》在府言府,在庫言庫。《註》府謂寶藏財賄之處也。又掌財幣之官皆曰府。《周禮·天官》大府,玉府,內府,外府。又《地官》泉府。又《春官》天府。《前漢·食貨志》太公爲周立九府圜法。《註》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府。又《百官公卿
【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司马贞索隐:“古律用竹,又用玉,汉末以铜为之。”宋司马光《答景仁论养生及乐书》:“调六律、五声、八音、七始,以形容其心。”参见“十二律”。
【更成】谓重修旧好。《左传·隐公六年》:“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孔颖达疏:“变更前恶而復为和好……自狐壤以来,与郑不和,今日復和,故曰更成。言更復狐壤以前之好也。”
【十】《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二宫】两座宫室。常用以代指住在其中的人。(1)指二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亡姑之姊,伉儷二宫。”刘孝标注引《中兴书》:“王濛女讳穆之,为哀帝皇后;王藴女讳法慧,为孝武皇后。”唐杜甫《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二宫泣西郊,九庙起頽压。”仇兆鳌注:“二宫泣,玄、肃还京。”(2)指帝与太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左朝臣子孙初释服,朝见二宫,皆当涕泣,二宫为之改容。”《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二宫軫痛,遐邇同哀。”吕向注:“二宫,天子、太子也。”《南齐书·何敬容传》:“敬容接对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