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诸法皆无相,万法无非是我心
诗句 | 读音 |
---|---|
一切诸法皆无相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ī qièzhūfǎjiēwú xiāng |
万法无非是我心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wàn fǎwú fēishìwǒxīn |
一切诸法皆无相,万法无非是我心释义
【一切】权宜;临时。《战国策·秦策五》:“説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鲍彪注:“一切,权宜也。”《淮南子·泰族训》:“今商鞅之启塞,申子之三符,韩非之孤愤,张仪苏秦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汉书·平帝纪》:“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颜师古注:“一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犹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晋书·王廙传》:“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採速成之誉。”《新唐书·高郢传》:“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磾万人之力,邀
【诸】〔古文〕《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又《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又《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又
【皆】《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街。《說文》俱詞也。《小爾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又叶舉里切,音几。《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傳》皆,遍也。與偕通。《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集韻》或作皆,非。
【无相】。《左传·僖公十五年》:“《归妹》之《睽》,犹无相也。”杜预注:“《归妹》,女嫁之卦;《睽》,乖离之象,故曰无相。相,助也。”陆德明释文:“相,息亮反。”《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孔颖达疏:“相,谓扶相。”2.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南朝梁萧统《和梁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神心鉴无相,仁化育有为。”唐姚合《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惟师説始真。”3.没有福相。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
【万法】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南朝宋朱昭之《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宋苏轼《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明汪廷讷《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佛印是也。”典
【无非】、文采。《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毛传:“妇人质无威仪也。”俞樾《群经平议·诗三》:“非当读为斐。《尔雅·释训》:‘有斐君子。’郭注曰:‘斐,文貌。’《毛诗》作‘有匪君子’。传曰:‘匪,文章貌。’匪与非,《诗》每通用……则非亦可为斐。传(毛传)曰:‘妇人质无威仪。’质字正解无斐之义,犹曰无文章无威仪也。”无一不是;不外乎。《管子·禁藏》:“伍无非其人,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尹知章注:“虽伍长亦选能者为之也。”《史记·燕召公世家》:“今王言属国於子之,而吏无非太子者,是名属子之,而实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