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千钟,凌云长啸,舒放愁肠结
诗句 | 读音 |
---|---|
舒放愁肠结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shū fàngchóu chángjié|jiē |
凌云长啸 | 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líng yúncháng xiào |
一曲千钟 | 平仄:平 平 平 平 拼音: yīqū|qǔqiān zhōng |
一曲千钟,凌云长啸,舒放愁肠结释义
【舒放】放纵。三国魏嵇康《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左将军李粟性简慢,常对珪舒放不肃,咳唾任情,珪积其宿过,遂诛之。”2.舒展。《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闲而体舒放。”3.散发。许地山《缀网劳蛛·海世间》:“割不断的轻烟,缕缕丝丝从烟筒里舒放出来。”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也许有人想起的,是快乐地舒放着烟花的工厂。”典
【愁肠】郁结的心肠。《艺文类聚》卷一引晋傅玄诗:“青云徘徊,为我愁肠。”南朝齐谢朓《秋夜讲解》诗:“沉沉倒营魄,苦荫蹙愁肠。”《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自从一别音书絶,忆君愁肠气欲絶。”巴金《家》十二:“我此后果然用功读书,妈才渐渐地把愁肠放开。”
【结】《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又《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又《博雅》曲也。又《玉篇》要也。又《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又《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唐裴夷直《寄婺州李给事》诗之一:“不知壮气今何似,犹得凌云贯日无?”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水浒传》第三九回:“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紫衣纱帽,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淩雲:直上云霄。战国楚宋玉《小言赋》:“体轻蚊翼,形
【长啸】。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宋岳飞《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许地山《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三国魏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唐牛僧孺《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宋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3.钟之别名。唐冯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曲】《廣韻》丘玉切《集韻》《韻會》區玉切,音。《說文》象器受物之形。《易·繫辭》曲成萬物而不遺。《疏》屈曲委細。《書·洪範》木曰曲直。《傳》木可以揉曲直。又《詩·秦風》亂我心曲。《傳》心曲,委曲也。《禮·曲禮·釋文》曲禮,委曲說禮之事。又《禮·中庸》其次致曲。《註》曲,猶小小之事。《朱註》一偏也。又《說文》或說蠶簿。《禮·月令》具曲植籧筐。《註》所以養蠶器也。曲,簿也。《前漢·周勃傳》以織簿曲爲生。《註》葦簿爲曲也。又樂曲。《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又姓。《史記·蒙恬傳》御史曲宮。又《集韻》顆羽
【千钟】1.极言粮多。古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一说八斛为一钟,又谓十斛为一钟。《孔子家语·致思》:“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史记·货殖列传》:“屠牛羊彘千皮,贩穀千钟,薪稾千车。”晋葛洪《抱朴子·吴失》:“犹託万钧於尺舟之上,求千钟於升合之中。”2.指优厚的俸禄。《史记·魏世家》:“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宋陆游《破阵子》词:“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明徐霖《绣襦记·堕计消魂》:“你且努力加餐,禄享千钟自有时。”3.千盅,千杯。极言酒多或酒量大。《孔丛子·儒服》:“尧舜千钟,孔子百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