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道义富,尝立天子墀

伊人道义富,尝立天子墀

诗句读音
伊人道义富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韵脚:去四十九宥
拼音: yī réndào yìfù
尝立天子墀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上平六脂
拼音: 2lìtiān zǐchí

伊人道义富,尝立天子墀释义

【伊人】个人。指意中所指的人。《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高亨注:“伊人,是人,意中所指的人。”晋陶潜《桃花源记并诗》:“黄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宋苏轼《颜阖》诗:“伊人畏照影,独往就阴息。”明何景明《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诗:“嘉遯怀伊人,俯仰慨今昔。”清周亮工《陈阶六在云间索同社诸子作画数十幅见寄感赋一诗》:“伊人盈一水,好句满千林。”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原来那是伊人底文件!我伸伸腰,揉着眼,取下来念了又念,伊人的冷面又复显现了。”

【道义】道德义理。《易·繫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唐李山甫《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诗:“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明冯梦龙《梦磊记·寓传讹信》:“他与我道义文章非泛有。”老舍《四世同堂》八二:“因为山川的阻隔与交通的不便,使他们显着散漫,可是文化的历史与传统的道义把他们拴到一处:他们都是中国人,也自傲是中国人。”2.阐明义理。《史记·太史公自序》:“《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

【富】《廣韻》《集韻》《韻會》方副切,否去聲。《說文》備也。一曰厚也。《廣韻》豐於財也。《書·洪範》五福,二曰富。《周禮·天官·冢宰》二曰祿以馭其富又。《史記·貨殖傳》本富爲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又《易·繫辭》富有之謂大業。《禮·儒行》不祈多積,多文以爲富。《莊子·天地篇》有萬不同之謂富。又《正字通》年富,謂年幼後來齒歷方久也。《史記·曹相國世家》悼惠王富於春秋。又《禮·祭義》殷人貴富而尚齒。《註》臣能世祿曰富。又貨賄也。《書·呂》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註》主獄之官,非惟得盡法於權勢,亦得盡法於賄賂之人也

【尝】《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常。《說文》口味之也。从旨,尙聲。《詩·小雅》嘗其旨否。《前漢·郊祀志》百鬼迪嘗。《註》師古曰:嘗謂歆饗也。又《廣韻》試也。《戰國策》疑則少嘗之。《史記·越世家》請試嘗之。又《張耳餘傳》先嘗秦軍。又《廣韻》曾也。《論語》嘗從事於斯矣。又《玉篇》祭也。《爾雅·釋天》秋祭曰嘗。《註》嘗新穀。《詩·小雅》禴祠烝嘗。又《廣韻》姓也。《風俗通》孟嘗君之後。《玉篇》同甞。《集韻》或作。

【立】《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說文》立,住也。《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廣韻》立,行立。《禮·曲禮》立必正方。又成也。《禮·冠義》而後禮義立。又堅也。《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論語》三十而立。又樹立也。《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又置也,建也。《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史记·五帝本纪》:“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唐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墀】《唐韻》直泥切《集韻》《韻會》尼切《正韻》知切,音蚳。《說文》涂地也。禮,天子赤墀。《徐曰》階上地也。漢制,靑瑣丹墀。《典職曰》以丹漆地,故曰丹墀。砌以玉石曰玉墀。《楊巨源詩》無因隨百獸,率舞在丹墀。《前漢·梅福傳》願登文石之殿,陟赤墀之途。《漢武落葉哀蟬曲》玉墀兮生塵。又後庭元墀釦砌。又國名。《西京雜記》因墀國有解形之人。又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