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僧戛碗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
诗句 | 读音 |
---|---|
逸僧戛碗为龙吟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ìsēngjiáwǎnwéi|wèilóng yín |
世上未曾闻此音 |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shì shàngwèi zēngwéncǐyīn |
逸僧戛碗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释义
【逸】〔古文〕《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廣韻》失也,過也。《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註》過失也。又《廣韻》奔也,縱也。《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又《成十六年》乃逸楚囚。《註》縱之也。又《正韻》隱也,遁也。《論語》舉逸民。又逸逸,往來次第也。《詩·小雅》舉醻逸逸。又《韻會》通作佚。《孟子》遺佚而不怨。又與軼通。《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僧】《廣韻》蘇增切《集韻》慈陵切《韻會》思澄切《正韻》思登切,塞平聲。沙門也。梵音云僧伽,從浮屠敎者,或稱上人。梵語僧伽邪三合音,俗取一字,名曰僧。《魏書·釋老志》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又《禪宗記》禪僧衣褐,講僧衣紅,瑜伽僧衣蔥白。瑜伽僧者,今應赴僧也。又眞臘國呼僧爲苧菇,僧皆茹魚肉,惟不飮酒,供佛亦用魚肉。僧用金銀轎,扛傘柄者,國王有大政,亦咨訪之。又《唐本草》密陀,僧一名沒多僧,出波斯國,形似黃龍齒而堅重。
【戛】《廣韻》古黠切《集韻》《韻會》《正韻》訖黠切,音拮。《說文》戟也。又曰:長矛也。《張衡·東京賦》立戈迤戛。《註》戈短,故立車上。矛長,故靡迤邪柱也。又轢之也。《書·益稷》戛擊鳴球。又齟齬貌。《韓愈·答李翊書》戛戛乎其難哉。又《集韻》丘八切,音劼。《爾雅·釋言》禮也。《註》謂常禮。《疏》戛,常也,故郭云常禮。《書·康誥》不率大戛。《正義》戛猶楷也,言爲楷模之常。又與秸稭通。《前漢·地理志》三百里戛服。《書·禹貢》作秸服。漢典考證:〔《張衡·東京賦》立戈迤戟。〕 謹照原文戟改戛。 考證:〔《張衡·東京賦》立戈
【龙吟】1.龙鸣。亦借指大声吟啸。《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李善注:“言己从容吟啸,类乎龙虎……《淮南子》曰:龙吟而景云至,虎啸而谷风轃。”《易·乾》“云从龙”唐孔颖达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2.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初学记》卷二八引南朝梁刘孝先《咏竹诗》:“谁能製长笛,当为作龙吟。”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三:“笛奏龙吟水,簫鸣凤下空。”元郭钰《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月明湖水龙吟细,云度吴山雁到稀。”3.形容声音深沉或细碎。宋陆游《题庵壁》诗:“风来松度龙吟
【世上】人世间。《战国策·秦策一》:“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宋陆游《冬夜读史有感》诗:“世上閒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清李玉《人兽关·冥警》:“世上纵糊涂,业镜难颠倒。”茅盾《一个女性》一:“她不大相信--竟可以说是不大理会得,世上当真有凶险的人,当真有悲惨的事。”
【未曾】不曾。《墨子·亲士》:“缓贤忘事,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唐韩愈《辛卯年雪》诗:“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老残游记》第一回:“依我看来,驾驶的人并未曾错,只因两个缘故,所以把这船就弄的狼狈不堪了。”冰心《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我们的先生愕然了,从来未曾受过这样的温存!”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今切,音隂。《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