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之仁,昭此圣学

一视之仁,昭此圣学

诗句读音
昭此圣学平仄:平 仄 仄 平
拼音: zhāocǐshèng xué
一视之仁平仄:平 仄 平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yī shìzhīrén

一视之仁,昭此圣学释义

【昭】《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招。《說文》日明也。《爾雅·釋詁》昭,見也。《博雅》明也。《玉篇》光也。《廣韻》著也,覿也。《易·晉卦》君子以自昭明德。《書·堯典》百姓昭明。《詩·大雅》於昭于天。又《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又《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魯語》明者爲昭,次者爲穆。又《禮·樂記》蟄蟲昭蘇。《註》昭,曉也。蟄蟲以發生爲曉,更息曰蘇。又姓。《戰國策》楚有昭奚恤。《屈原·離騷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又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圣学】指孔子之学。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康熙朝,以朱子昌明圣学,有益斯文,命礼臣升躋神位於十哲之次。”梁启超《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北肇强学於京师,南开圣学於桂海。”

【一视】看一下。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其河洛图纬,一视便止,不得留意也。”《新唐书·吴凑传》:“凑叩鞍一视,凡指擿,尽中其弊。”《花月痕》第三七回:“荷生瞥见上屋有个艷妆侍儿出来,凝眸一视,却是红豆站在帘边。”2.同样看待。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騫驴布韉与金鞍骏马同一游也,松林莞席与绣帷玉枕同一寝也。知此,则贫富贵贱可以一视矣。”明宋濂《詹士龙小传》:“饮食衣服,一视诸子,外人不能辨。”3.全看;完全按照。宋陆九渊《陆修职墓表》:“授经之士,或以独步胶庠,或以擅塲南省,而公之与否,曾不以是,一视其言行如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仁】〔古文〕忎《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又《方書》手足痿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又姓。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