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卅年,赞而藏之

一瞬卅年,赞而藏之

诗句读音
赞而藏之平仄: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七之
拼音: zànércáng|zàngzhī
一瞬卅年平仄: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yīshùnsànián

一瞬卅年,赞而藏之释义

【赞】《唐韻》《集韻》《韻會》則旰切,音讚。《說文》見也。从貝从兟。《註》徐鉉曰:兟,音詵,進也。執贄而進,有司贊相之。又《易·說卦》幽贊于神明。《註》贊,明也。《疏》贊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著,故訓爲明也。又《書·大禹謨》益贊于禹曰。《傳》贊,佐也。《儀禮·士冠禮》少退贊命。《家語》游夏不能贊一辭。又《書·臯陶謨》贊贊襄哉。《傳》亦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疏》進習上古行事,贊成其辭而言之也。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自贊曰。《註》師古曰:贊,進也。又《廣韻》出也,助也。又姓。《呂氏春秋》相馬贊君。又叶則縣切

【藏】〔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瞬】《廣韻》舒閏切《集韻》《韻會》《正韻》輸閏切,音舜。目自動也。《列子·湯問篇》紀昌學射於飛衞,衞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宋史·韓世忠傳》目瞬如電。又《埤雅》木槿朝生夕隕,一名舜。蓋瞬之義取諸此。《陸機·文賦》觀古今之須臾,撫四海於一瞬。《司馬法嚴位篇》一人之禁,無過瞬息。 《玉篇》與瞚同。《集韻》亦作眴瞤。

【卅】《集韻》《韻會》悉盍切《正韻》悉合切,音颯。《說文》三三十也。今作卅,十幷也。《廣韻》直爲三十字。

【年】漢典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