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清嶰竹,二说变嶰谷
一说清嶰竹,二说变嶰谷释义
【二】〔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又巽二,風神名。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二。漢典考證:〔《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
【说】〔《易·益卦》民説無彊。〕 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变】〔古文〕《唐韻》祕戀切《廣韻》彼眷切。《集韻》《韻會》彼卷切,鞭去聲。《說文》更也。《小爾雅》易也。《廣韻》化也,通也。《增韻》轉也。《正韻》攺也。《易·乾卦》乾道變化。《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註》更也。《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註》變,猶易也。《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又動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註》變,動也。《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註》謂器械變動攻敵也。又權變。《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
【嶰谷】昆仑山北谷名。汉应劭《风俗通·声音序》:“昔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阴,取竹於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鐘之管。”《文选·左思<吴都赋>》:“梢云无以踰,嶰谷弗能连。”刘良注:“嶰谷,山名,生美竹。”宋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譬彼嶰谷竹,翦裁待伶伦。”也写作“解谷”,见《汉书·律历志上》。
【一说】说一次。《战国策·秦策三》:“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於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説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论》:“然而刘敬脱輓輅一説,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南朝梁简文帝《舌赋》:“陆有千金之富,周为一説之功。”1.一种言论、学说或说法。汉班固《白虎通·五祀》:“一説,户以羊,灶以雉,中霤以豚,门以犬,井以豕。”宋曾巩《刘向<新序>叙》:“其教既明,其政既成之后,所守者一道,所传者一説而已。”《朱子语类》卷十:“人言读书当从容玩味,此乃自怠之一説。”梁启超《
【嶰竹】产于嶰谷的竹。传说黄帝使伶伦取嶰谷之竹以制乐器。见《汉书·律历志上》。后因以借指箫笛之类管乐器。唐黄滔《送君南浦赋》:“莫不捻嶰竹以凄楚,拨湘絃而激越。”元杨维桢《春侠杂词》之七:“蜀琴声奏双鸳鸯,嶰竹和鸣双凤凰。”清王夫之《连珠》之一:“盖闻铜山虽应,瓦釜不鸣;嶰竹非均,葭灰何感!”参见“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