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婴儿安健否,巨源虽在谪深山

一岁婴儿安健否,巨源虽在谪深山

诗句读音
巨源虽在谪深山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jùyuánsuīzàizhéshēn shān
一岁婴儿安健否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上五旨
拼音: yīsuìyīng érān jiànfǒu|pǐ

一岁婴儿安健否,巨源虽在谪深山释义

【巨】〔古文〕《唐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渠上聲。《說文》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又《玉篇》大也。《孟子》爲巨室。又巨萬,數也。《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註》巨萬,今萬萬。又姓。《何氏姓苑》巨氏出南昌。《廣韻》漢有巨武,爲荆州刺史。又巨毋,複姓。《前漢·王莽傳》有奇士,長丈,大十圍,自謂巨毋霸。莽更其姓,曰巨母氏。謂因文母而霸王符也。《後漢·光武紀》作巨無霸。又《韻會》通作鉅。《前漢·食貨志》庶人之富者累鉅萬。《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工。又與詎同。《前漢·高帝紀》公巨能入乎。《師古曰》巨讀曰詎,猶豈也。

【源】《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註》衆水始出爲百源。又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又姓。《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 《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虽】〔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又《玉篇》推也。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漢典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谪】《唐韻》《集韻》《韻會》陟革切,音摘。與讁同。《廣雅》責也。《玉篇》咎也,罪也,過也,怒也。《類篇》罰也。《左傳·成十七年》國子謫我。《註》譴責也。《史記·申屠嘉傳》議以謫罰,侵削諸侯。《前漢·武帝紀》天漢元年,發謫戍,屯五原。《老子·道德經》善言無瑕謫。又變氣也。《左傳·昭三十一年》日始有謫。又《玉篇》治革切《集韻》士革切,音賾。《揚子·方言》怒也。《註》相責怒也。又《集韻》丁歷切,音的。亦罰也。又叶竹棘切,音陟。《柳宗元·懲咎賦》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惟罪大而寵厚兮,宜夫重仍乎禍謫。 《說文》

【深山】与山外距离远的、人不常到的山岭。《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这老梟,大江以南叫作‘猫头鴟’,大江以北叫作‘夜猫子’,深山里面,随处都有。”侯金镜《漫游小五台·神游》:“在山里住过的人都懂得,山区里有深山、浅山、丘陵地带之分。”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岁】〔古文〕亗《唐韻》相銳切《集韻》須銳切,音帨。《釋名》歲,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歲者,遂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書·洪範》五紀,一曰歲。《傳》所以紀四時。《又》王省惟歲。《傳》王所省職,兼總羣吏,如歲兼四時。又星名。《爾雅·釋天》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郭註》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歲星十二歲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又》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疏》此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歲星右行於天,一歲移一

【婴儿】幼儿。《老子》:“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竟陵僧有于水滨得婴儿者,育为弟子。”宋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婴儿生而导之言,稍长而教之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一边是刚刚出生的婴儿,独自在家里,也需要慈母的抚养。”2.泛指幼童。《战国策·秦策一》:“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史记·高祖本纪》:“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清李渔《玉搔头·弄兵》:“当年悮作婴儿戏,追裂桐封旧券文。”3.道家称铅为婴儿,水银为姹女。唐吕岩《鄂渚悟道

【安健】。叶圣陶《未厌集·苦辛》:“我便问:‘近来身体还安健吧?’”

【否】〔古文〕《唐韻》方九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音缶。《說文》不也。《徐鍇曰》不可之意見於言,故从口。《集韻》口不許也。《書·益稷》否則威之。《詩·周南》害澣害否。又《小雅》嘗其旨否。《集韻》通作不。又《廣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音痞。《玉篇》閉不行也。《廣韻》塞也,易卦名。又《集韻》《韻會》補美切,音鄙。《集韻》惡也。《正韻》穢也。《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疏》否爲破敗,臧爲有功。又《鼎卦》初六,鼎顚趾,利出否。《註》否,謂不善之物也。《疏》寫出否穢之物也。《詩·大雅》未知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