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我大君,嗣世修文
噫我大君,嗣世修文释义
【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韦昭注:“文,典法也。”唐杜甫《客堂》诗:“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明尹耕《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参见“修文偃武”。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明陶宗仪《辍耕录·挽文教授诗》:“闽人翁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清陈珮《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姮娥旧侍书。”参见“
【噫】〔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於其切,音醫。《玉篇》痛傷之聲也。《廣韻》恨聲。《集韻》亦歎聲。《禮·檀弓》噫。《註》不寤之聲。《釋文》噫,本又作意,於其反。《後漢·梁鴻傳》作五噫之歌。《詩·周頌》噫嘻成王。《傳》噫,歎也。《集韻》或作意嘻譆懿。又《集韻》於希切,音衣。本作,哀痛聲。與偯譩同。又《集韻》隱已切,音譩。義同。又《唐韻》於介切《集韻》《韻會》乙介切,音呃。《說文》飽食息也。《廣韻》噫氣。《禮·內則》不敢噦噫嚏咳。《釋文》噫,於界反。《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釋文》噫,乙戒反,一音蔭。《集韻》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大君】天子。《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孔颖达疏:“大君,谓天子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大君若不弃书之力,亡臣犹有所逃。”杜预注:“大君,谓天王。”唐沉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诗:“大君制六合,良佐参万机。”宋范仲淹《六官赋》:“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大君无为而百度自治,为首领者,亦以众员供其策使。”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隶释·汉郑固碑》:“先是君大男孟子有杨乌之才……年七岁而夭,大君、夫人所共哀也。”《三国志·魏志·董昭传》:“足下大君,昔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