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绡泉源近,拾翠沙溆明
诗句 | 读音 |
---|---|
拾翠沙溆明 | 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韵脚:下平十二庚 拼音: shí cuìshā xùmíng |
易绡泉源近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十九隱 拼音: yìxiāoquán yuánjìn |
易绡泉源近,拾翠沙溆明释义
【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採明珠,或拾翠羽。”南朝梁纪少瑜《游建兴苑》诗:“踟蹰怜拾翠,顾步惜遗簪。”唐吴融《闲居有作》诗:“踏青堤上烟多緑,拾翠江边月更明。”元赵善庆《落梅春·暮春》曲:“寻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烟时候。”清纳兰性德《踏莎美人·清明》词:“拾翠归迟,踏青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沙溆】亦作“沙潊”。沙滩临水处。南朝齐王融《渌水曲》:“日霽沙漵明,风泉动华烛。”南朝梁何逊《赠江长史别》诗:“长飆落江树,秋月照沙溆。”唐子兰《河梁晚望》诗之一:“连山翠靄笼沙溆,白鸟翩翩下夕阳。”宋张先《山亭宴》词:“水际见鷖鳧,一对对,眠沙潊。”见“沙漵”。
【明】〔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又《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又《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又《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易】《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隂陽也。《易·繫辭》《易》者,象也。《疏》《易》卦者,爲萬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謂易。《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疏》隂陽變轉。《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朱子·周易本義》《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又《易·乾卦》不易乎世。《註
【绡】《廣韻》相邀切《集韻》思邀切,音宵。《說文》生絲也。《玉篇》素也,緯也。《急就篇註》綃,生白繒,似縑而疏者。一名鮮支。《禮·玉藻》綃衣以爲裼。《註》綃,綺屬也。《左思·吳都賦》泉室潛織而卷綃。《註》鮫人從水中出,曾寄食人家,積日賣綃。綃者,竹孚兪也。 亦作宵。《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在其右。《註》宵,讀如詩素衣朱綃之綃。◎按《詩·唐風》素衣朱繡,箋云:繡當爲綃。《韻補》云:當讀如肖。又《集韻》所交切,音梢。《後漢·向栩傳》著絳綃頭。《釋名》綃頭,綃鈔也。鈔髮使上也。又《木華·海賦》維長綃。《註》綃,今之
【泉源】亦作“泉原”。1.水的源头。《诗·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毛传:“泉源,小水之源。”《国语·晋语四》:“泉原以资之。”韦昭注:“水在山为泉原。”唐祖咏《田家即事》诗:“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冰心《再寄小读者》二:“气候炎热,雨量极少,所以尼罗河也是他们唯一的灌溉泉源。”2.比喻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来源。《旧唐书·睿宗纪论》:“法不一则姦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上既啟其泉源,下胡息於奔竞。”巴金《秋》三五:“他想不到这些话会永远成为那班青年的鼓舞的泉源。”周而复《白求恩大夫》十:“党性是我们力量
【近】〔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