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沈极浦,想像在中流

依稀沈极浦,想像在中流

诗句读音
想像在中流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iǎng xiàngzàizhōng liú
依稀沈极浦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yī xīshěn|chénjí pǔ

依稀沈极浦,想像在中流释义

【想像】象”。1.缅怀;回忆。《楚辞·远游》:“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王逸注:“像,一作象。”唐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清倪瑞璿《金陵怀古》诗:“往事不堪频想像,夕阳西下看潮平。”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我现在想像,他说这话时的笑容,还俨然如在目前呢。”2.犹设想。《列子·汤问》:“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唐高适《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跡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明郎瑛《七修类稿·辨证上·霓裳羽衣曲考》:“《霓裳羽衣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中流】1.犹中道,正道。《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王先谦集解:“中流,犹中道。”章炳麟《新方言·音表》:“钱大昕者,可谓得其中流矣;戴震者,可谓会其玄极矣;何秋涛等,盖无讥焉。”2.江河中央;水中。《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唐张祜《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鐘声两岸闻。”清李渔《怜香伴·赐姻》:“几曾见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到中流击水,浪遏

【依稀】希”。亦作“依俙”。1.隐约;不清晰。南朝宋谢灵运《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依稀採菱歌,彷彿含嚬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晋末篇章,依希其旨。”宋梅尧臣《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觉而录之》诗:“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题句犹存,而淡墨依稀,若将磨灭。”瞿秋白《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2.相像;类似。《魏书·刘昶传》:“故令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使千载之后,我得髣像唐虞,卿等依俙元、凯。”宋田锡《贻宋小著书》

【沈】《唐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音霃。《說文》陵上滈水也。一曰濁黕也。《風俗通·山澤篇》沈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沈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前漢·法志》山川沈斥。《註》斥卽斥鹵,沈卽川澤。《莊子·達生篇》沈有履。《註》沈水,汚泥也。又齊人謂湖曰沈。《郭緣生述征記》有鳥當沈。又沒也。《詩·小雅》載沈載浮。《戰國策》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又》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又以毒沈水也。《周禮·秋官》雍氏禁山之爲苑,澤之沈者。《註》謂毒魚及水蟲之屬。又五齊之一。《周禮·天

【极浦】滨。《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王逸注:“极,远也;浦,水涯也。”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停艫望极浦,弭棹阻风雪。”唐许浑《凌歊台送韦秀才》诗:“帆势依依投极浦,鐘声杳杳隔前林。”清曹寅《过燕子矶》诗:“峭帆的的空濛去,极浦回闻十里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