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诗句读音
梦回凉冷润衣襟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mèng huíliáng lěngrùnyī jīn
一夕骄阳转作霖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ī xījiāo yángzhuǎn|zhuàn|zhuǎizuò lín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释义

【梦回】见“梦迴”。亦作“梦回”。从梦中醒来。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梦一道士赤衣乘龙,诣中宣,言: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中宣因问姓氏,但笑而不答,持镜而去。梦迴,亟视篋中,已失所在。”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词之二:“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依阑干。”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明汤显祖《牡丹亭·写真》:“径曲梦迴人杳,闺深珮冷魂销。”巴金《静夜的悲剧》:“有时我午夜梦回,竟然觉得我在滴血或者我的生命跟着水

【凉冷】“凉冷”。1.寒冷。唐李郢《江亭晚望》诗:“碧天凉冷雁来疏,閒望江云思有餘。”金元好问《贞燕》诗之一:“想得秋风渐凉冷,谢家儿女亦依依。”郁达夫《采石矶》二:“长江南岸的太平府城里,已吹到了凉冷的北风。”2.清凉。唐杜甫《寄常徵君》诗:“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宋司马光《夏夜》诗:“长风卷地来,涷雨不濡叶,虽无润物功,凉冷得所愜。”汉

【润】《唐韻》如順切《集韻》《韻會》《正韻》儒順切,音閏。澤也,滋也,益也。《易·說卦》雨以潤之。又水名。《水經》淮水,又東北左會潤水。又水名,出金城。《水經注》潤水,出令居縣西。又州名。《韻會》漢丹陽郡,隋置潤州。又黃潤,蜀布名。

【衣襟】亦作“衣衿”。古代指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汉王粲《七哀诗》之二:“迅风拂裳袂,白露霑衣襟。”《北史·酷吏传·田式》:“其所爱奴,尝诣式白事,有虫上其衣衿,挥袖拂去之,式以为慢己,立棒杀之。”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已矣勿復言,涕下沾衣襟。”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说完,她撩起衣襟狠狠的抹了把脸,提起小桶,就往外走。”漢

【一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汉刘向《九叹·逢纷》:“思南郢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2.指极短的时间。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骄阳】猛烈的阳光。唐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骄阳何火赫,海水烁龙龟。”《明史·王家屏传》:“今骄阳烁石,小民愁苦之声殷天震地,而独未彻九閽。”茅盾《秋收》三:“夜来露水是有的,稻比白天在骄阳下稍稍显得青健。”

【转】《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又《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又《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經》軫轉其道。又《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又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作霖】《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孔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原谓充作救旱之雨,后以指降甘霖或下雨。唐杜牧《云》诗:“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唐卢殷《欲销云》诗:“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