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旧林日,撩乱绕山堂
依稀旧林日,撩乱绕山堂释义
【依稀】希”。亦作“依俙”。1.隐约;不清晰。南朝宋谢灵运《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依稀採菱歌,彷彿含嚬容。”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晋末篇章,依希其旨。”宋梅尧臣《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觉而录之》诗:“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题句犹存,而淡墨依稀,若将磨灭。”瞿秋白《赤都心史》一:“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稀。”2.相像;类似。《魏书·刘昶传》:“故令班镜九流,清一朝轨,使千载之后,我得髣像唐虞,卿等依俙元、凯。”宋田锡《贻宋小著书》
【旧林】息之所。也比喻故乡。晋陆机《赠从兄车骑》诗:“孤兽思故藪,离鸟悲旧林。”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羈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唐张说《和魏仆射还乡》:“富贵还乡国,光华满旧林。”唐李白《留别王司马嵩》诗:“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日】〔古文〕《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音。《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又《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
【撩乱】;杂乱。唐韦应物《答重阳》诗:“坐使惊霜鬢,撩乱已如蓬。”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仔细把鶯鶯偷看,早教措大心撩乱。”《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了,只乐得眼花儿撩乱,心花儿怒发。”2.缤纷。宋王安石《渔家傲》词之一:“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3.搅乱,扰乱。冰心《寄小读者》六:“我今日心厌凄恋的言词,再不说什么话来撩乱你们简单的意绪。”叶紫《电网外》四:“亲热的呼声,撩乱了王伯伯的视听。”
【绕】《廣韻》而沼切《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擾。《說文》纏也。《干祿字書》遶,通繞。又姓。《左傳·文十三年》繞朝贈之策。《註》繞朝,秦大夫。又《集韻》人要切,音蟯。撓,或作繞。
【山堂】1.山中的寺院。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赵元一)《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2.隐士的山中居所。宋曹组《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长江的势力算为最大。”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