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同行人,牵挽赴程课

亦有同行人,牵挽赴程课

诗句读音
亦有同行人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ìyǒu tóngxíng rén
牵挽赴程课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qiān wǎn4chéng kè

亦有同行人,牵挽赴程课释义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有同】。唐无名氏《开河记》:“陛下欲听狂夫之言,学亡秦之事,但恐社稷崩离,有同秦世。”汉

【行人】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唐杜甫《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汉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明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秦景公使其弟鍼来求成,叔向命

【牵挽】“牵輓”。牵拉。指拉物。《后汉书·董卓传》:“牵挽臣车,使不得行。”唐韩愈《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法苑珠林》卷二二:“晋州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明李东阳《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随车少妇劳牵輓,失穴残胡尚陆梁。”《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星罗棋布的油井,牵挽着条条‘油龙’飞腾疾游。”2.牵扯。清恽敬《望仙亭记》:“若纯阳真人,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释氏,而释氏必牵挽之。”3.援引。指用人。宋叶适《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

【赴】《廣韻》《集韻》《韻會》芳遇切,音仆。《爾雅·釋詁》赴,至也。《疏》趨而至也。《說文》趨也。《註》徐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左傳·隱三年》赴以庚戌。又《韻補》叶直祜切。《傅咸·燕賦》逮來春而復旋,意眷眷而懷舊。一委身乃無二,豈攺適而更赴。

【程课】发赋税徭役。《逸周书·大匡》:“程课物徵,躬竞比藏。”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六:“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新唐书·李巽传》:“元和四年病革,郎官省候,巽言不及病,但与商校程课功利。”2.定额;定限。《隋书·天文志上》:“此后百工作役,并加程课,以日长故也。”宋何薳《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内人有两刘娘子,其一年近五旬,志性素谨,自入中年,即饭素诵经,日有程课。”3.考核检查。《亢仓子·臣道》:“用中等之人,则当程课其功,示以赏罚。”4.犹课程。规定的学业内容和进程。宋苏辙《上皇帝书一封》:“今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