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显微贯,万象晓晦新

一源显微贯,万象晓晦新

诗句读音
万象晓晦新平仄:仄 仄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wàn xiàngxiǎohuìxīn
一源显微贯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yīyuánxiǎn1guàn

一源显微贯,万象晓晦新释义

【万象】间一切事物或景象。南朝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唐杜甫《宿白沙驿》诗:“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明何景明《待曙楼赋》:“忻万象之昭晰,张群方之幽黝。”冰心《三寄小读者》十:“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典

【晓】《唐韻》呼皛切《集韻》《韻會》《正韻》馨鳥切,囂上聲。《說文》明也。《玉篇》曙也。又《揚子·方言》知也。《史記·西南夷傳》指曉南越。又《前漢·元后傳》末曉大將軍。《註》曉,猶白也。又《揚子·方言》遇也。又嬴也。又《博雅》說也。又快也。又《玉篇》慧也。

【晦】《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音誨。《說文》月盡也。《釋名》晦,灰也。火死爲灰,月光盡似之也。《左傳·成十六年》陳不違晦。《註》晦,月終。又《易·隨卦》君子以嚮晦入宴息。《註》晦,晏也。又《詩·陳風》風雨如晦。《傳》晦,昏也。又《詩·周頌》遵養時晦。《傳》晦,昧也。又《左傳·成十四年》《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註》晦亦微,謂約言以紀事,事敘而名微。又《左傳·昭元年》六氣,曰隂、陽、風、雨,晦、明也。《註》晦,夜也。又《公羊傳·僖十五年》晦者何,冥也。又《爾雅·釋天》霧謂之晦。又

【新】〔古文〕《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音辛。《說文》取木也。又《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又姓。《晉語》新穆子。又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又《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源】《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註》衆水始出爲百源。又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又姓。《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 《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显】〔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典切,音憲。《爾雅·釋詁》光也。又見也。《玉篇》明也,覿也,著也。《書·泰誓》天有顯道,厥類惟彰。《傳》言天有明道,其義類惟明。又達也。《左傳·僖二十五年》是求顯也。《孟子》而未嘗有顯者來。《疏》言未嘗有富貴顯達者來家中。又姓。《風俗通》周卿顯甫。又《正韻》曉見切,音韅。覿也。又人名。《禮·檀弓》子顯致命于穆公。《釋文》顯,呼遍切。又叶馨煙切,音羶。《郭璞·朝鮮贊》箕子避商,自朝鮮。善者所壯,豈有隱顯。 《說文》顯,頭明飾也。从頁聲。 俗作,非。

【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非切,音薇。《爾雅·釋詁》幽微也。《易·繫辭》知微知彰。《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又《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又《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又《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又《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又《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又《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

【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瓘。《說文》貫,錢貝之貫。《前漢·食貨志》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又《博雅》穿也。《五經文字》旣穿曰貫。《易·剝卦》貫魚。《釋文》貫,穿也。《前漢·董仲舒傳》豈不同條共貫與。《註》貫者,聮絡貫穿。又中也。《儀禮·鄕射禮》不貫不釋。《註》貫,猶中也。又《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爲飾。又《晉書·文苑傳》架彼辭人,共超淸貫。《正字通》侍從之官曰淸貫。又姓。《姓氏急就篇》趙相貫高。《古音略》貫高之貫,音冠。又《博雅》累也。又《韻府》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