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余独禀狂狷性,褊量多言仍薄命
诗句 | 读音 |
---|---|
伊余独禀狂狷性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韵脚:去四十五勁 拼音: yī yúdúbǐngkuángjuànxìng |
褊量多言仍薄命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biǎnliáng|liàngduō yánréngbó mìng |
伊余独禀狂狷性,褊量多言仍薄命释义
【伊余】自指,我。三国魏曹植《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宠骄盈。”五代贯休《古离别》诗:“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明刘基《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独】《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犢。《說文》犬相得而。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又獸名。《埤雅》顏從曰:獨一叫而猨散,鼉一鳴而龜伏。或曰鼉鳴夜,獨叫曉。獨,猨類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謂之獨猨。蓋猨性羣,獨性特,猨鳴三,獨叫一,是以謂之獨也。又獨,獸名。詳前字註。又《廣韻》單獨。《詩·小雅》哀此惸獨。《傳》獨,單也。《又》念我獨兮。《爾雅·釋山》獨者蜀。《疏》蟲之孤獨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揚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又山名。《山海經》獨山,多金玉美石。又《廣韻》複姓有獨
【狂】〔古文〕《廣韻》巨王切《集韻》渠王切,音軖。《廣韻》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書·微子》我其發出狂。《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應璩詩云:積念發狂癡,此其事也。又《書·洪範》曰狂恆風若。《疏》鄭康成以狂爲倨慢,以對不敬,故爲慢也。又《集韻》一曰躁也。《詩·鄘風》衆穉且狂。《傳》是乃衆幼穉且狂,進取一槩之義。《疏》論語云:狂者進取,仰法古例,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槩之義。《論語》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又《詩·鄭風》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傳》狂,狂人也。《疏》都是美好,狂是醜惡。又鳥名。《爾雅·釋鳥》狂
【狷】《唐韻》古縣切《韻會》規縣切,音絹。《說文》褊急也。从犬,肙聲。《集韻》有所不爲也。《論語》狷者,有所不爲也。《晉語》小心狷介,不敢行也。《後漢·隂興傳》豐亦狷急。《註》狷,疾也。又《廣韻》《正韻》吉掾切《集韻》規掾切,音睊。又《集韻》《韻會》古泫切,音琄。或作獧。義同。又《集韻》圭懸切,音涓。亦有所不爲也。又《玉篇》疑猶豫也。◎按廣韻集韻書作狷。狷字从作。《字彙》俗猨字。狷原字从,不从肙。
【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正切,音姓。《中庸》天命之謂性。《註》性是賦命自然。《孝經·說曰》性者,生之質也。若木性則仁,金性則義,火性則禮,水性則知,土性則信。又《通論》性者,生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杜子春讀生爲性。《賈疏》性亦訓生,義旣不殊,故後鄭不破之也。又《貉隸註》不生乳。劉音色敬切。又無爲而安行,曰性之。《孟子》堯舜性之也。又姓。又《集韻》新佞切,音胜。心悸也。 《淳曰》性字从生从心,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漢典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
【褊】《集韻》畢緬切,音惼。《說文》衣小也。又狹也。《孟子》齊國雖褊小。《史記·禮書》褊陋之說,入焉而嗛。又《廣韻》急也。《詩·魏風》維是褊心。又《類篇》蒲眠切,音跰。褊褼,衣貌。又叶彼忍切。《陸機詩》軌跡未及安,長轡忽已整。道遐覺日短,憂深使心褊。褼字原从衤从遷作。
【量】〔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集韻》斗斛曰量。《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釋文》量,力尚切,斗斛也。《左傳·昭三年》齊舊四量,豆區釜鍾。《禮·明堂位》頒度量,而天下大服。《註》量,謂豆、區、斗、斛、筐、筥所容受。《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又《正韻》度量,能容之謂量。《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量。《程子遺書》或問:量可學乎。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人量隨識長,亦有識高而量不長者,識未至也。又限也。《禮·禮運》月以爲量。《疏》量,猶分限也
【多言】闲话;多说。《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宋王安石《不诂自明》:“仓頡造书,不詁自明。于乎多言,只误后生。”明陈子龙《病鹦鹉》诗:“多言老更甚,解梦病增疑。”《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石老鼠听见这话,方才不敢多言了。”2.犹常说。《朱子语类》卷八:“人多言为事
【仍】《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又重也,頻也。《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又《谷永傳》饑饉仍臻。又《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註》仍仍,不得志之貌。又雲仍。《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又國名。《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又姓。又叶人余切,音如。《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
【薄命】不好;福分差。《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寧前。”《北史·文苑传·侯白》:“文帝闻其名,召与语,悦之……后给五品食,月餘而死。时人伤其薄命。”《红楼梦》第三二回:“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巴金《春》五:“为什么女子就不如男子呢?为什么做一个女子就免不了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