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曰余事期知文,弟子皇甫同光尘
诗句 | 读音 |
---|---|
亦曰余事期知文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二十文 拼音: yìyuēyú shìqī|jīzhī|zhìwén |
弟子皇甫同光尘 | 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dì zǐhuáng fǔtóng|tòngguāng chén |
亦曰余事期知文,弟子皇甫同光尘释义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曰】《唐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說文》詞也。从口乙聲。亦象口气出也。《註》徐鍇曰:今試言曰,則口開而氣出也。《玉篇》語端也。《廣韻》於也,之也。《增韻》謂也,稱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按《古文尙書》曰若作粵若,曰放勳作曰,蓋訓爲語端者與粵通,訓爲詞者則如字耳。
【余事】投入主要精力的事;正业或本职工作之外的事。《庄子·让王》:“帝王之功,圣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宋刘克庄《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词:“满腹诗书,餘事到穰苴兵法。”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下》:“可知铁路之製,于商贾交易、货物往来犹其餘事,而独至军旅之际,关係尤非浅鲜。”2.多馀的事,不重要的事。汉牟融《理惑论》:“夫履道者,当虚无澹泊,归志质朴,何为乃道生死以乱志,説鬼神之餘事?”宋苏轼《与吴秀才书》之二:“以长生不死为餘事,而以练气服药为土苴也。”3.其他的事,别的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期】〔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音其。《說文》會也。《易·歸妹》歸妹愆期。又《書·大禹謨》耄期倦于勤。《禮·曲禮》百年曰期頤。《註》期,猶要也。又《書·大禹謨》期于予治。《傳》期,當也,當于治體。又《前漢·路溫舒傳》刻木爲吏,期不對。《註》期,必也。又《莊子·庚桑楚》志乎期費。《註》期,卒也。費,耗也。又《莊子·寓言篇》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註》期,待也。又《玉篇》時也,契約也。《廣韻》信也,限也。又《爾雅·釋宮》八達謂之崇期。《註》四道交出。又口吃。《史記·周昌傳》臣期期知其不可。又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又《易·坤卦
【弟子】为人弟者与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易·师》:“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邢昺疏:“男子后生为弟。言为人弟与子者,入事父兄则当孝与弟也。”清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秀者,皆上之人置师以教之。”2.学生。《论语·雍也》:“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仪礼·士相见礼》:“与老者言,言使弟子。”贾公彦疏引雷次宗云:“学生事师,虽无服,有父兄之恩,故称弟子也。”《后汉书·张酺传》:“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脩君臣之礼。”宋叶
【皇甫】有皇甫规。见《后汉书》本传。参见“皇父”。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光尘】敬词。称言对方的风采。《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冀事速讫,旋侍光尘,寓目阶庭,与听斯调。”张铣注:“光尘,美言之。”唐白居易《祭李司徒文》:“至於豆觴之会,轩盖之游,多奉光尘,最承欢惠。”明张煌言《答唐枚臣书》:“倡义以来,南北各天,遂勿获亲奉光尘。”2.《老子》:“和其光,同其尘。”后以“光尘”喻世俗。《晋书·文苑传论》:“彦伯未能混迹光尘,而屈乎卑位。”清唐孙华《寿周砾圃七十》诗:“肯随贵介逐光尘?祇有穷交相引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