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长晴窘漕渠,更留残暑要驱除
诗句 | 读音 |
---|---|
更留残暑要驱除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gēng|gèngliúcán shǔyào|yāoqū chú |
一月长晴窘漕渠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 yī yuècháng|zhǎngqíngjiǒngcáo qú |
一月长晴窘漕渠,更留残暑要驱除释义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残暑】气。唐沉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白居易《曲江早秋》诗:“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宋陆游《风雨》诗:“残暑时当尽,清风势自回。”亦指夏末时节。宋范成大《西楼秋晚》诗:“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要】〔古文〕《唐韻》於霄切《集韻》《韻會》伊消切,音邀。《博雅》約也。《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註》久要,舊約也。《左傳·哀十四年》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又求也。《孟子》脩其天爵,以要人爵。又也。《詩·魏風》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又會也。《禮·樂記》要其節奏。《註》要,猶會也。《釋文》要,一遙反。又《廣韻》勒也。又劫也。《前漢·文帝紀》上自欲征匈奴,羣臣諫不聽,皇太后固要,上乃止。又劾也,察也。《周禮·秋官·鄕士》異其死之罪而要之。《疏》要,劾實也。《書·康誥要囚傳》要察囚情,得其辭以斷獄。又衞圻之外,謂之要
【驱除】:1.排除;赶走。《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司马贞索隐:“言驱除患难耳。”《新唐书·陈子昂传》:“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元萨都剌《桃源行题赵仲穆画》:“长城远筑阿房起,黔首驱除若螻蚁。”太平天囯洪秀全《添设御林兵保卫天京诏》:“有事同心勤努力,驱除小丑天威扬。”2.指被赶走的人或事物。《北史·僭伪附庸传论》:“观其递为割据,亦一时之杰,然而卒至夷灭,可谓魏之驱除。”宋李纲《论秦隋势之相似》:“然则秦隋者,其汉唐之驱除乎?”敺除:驱赶,扫
【一月】1.一年的第一月。《书·泰誓序》:“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孔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紂。”宋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唯秦始皇以父庄襄王名楚,称楚曰荆;其名曰政,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郑玄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晋葛洪《抱朴子·论仙》:“及见武皇帝试闭左慈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3
【长】〔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又《博
【晴】《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慈盈切,音情。夝或作晴暒。《玉篇》雨止也,晴明也,無雲也。《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又《韻補》叶慈良切。《張籍·祭韓愈詩》公因同歸還,居處各一方。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又《說文》夝,雨而夜除星見也。《註》今俗作晴,非。
【窘】《唐韻》渠隕切《集韻》《韻會》巨隕切,君上聲。窮迫也,急也,困也。又仍也。《詩·小雅》又窘隂雨。《毛註》困也。《鄭註》仍也。《莊子·列禦》困窘織屨。又《集韻》巨畏切,音。又具運切,音郡。義同。又《集韻》與僒通。《賈誼·鵩賦》僒若囚拘。又《博雅》窘,也。
【漕渠】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史记·河渠书》:“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文选·鲍照<芜城赋>》:“柂以漕渠,轴以崐岗。”李善注引杜预曰:“通粮道。”此指邗沟。宋曾巩《广德湖记》:“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於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清赵翼《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邮传连三省,漕渠过万艘。”此指大运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