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棹黄陵岸,虔趋帝女祠
诗句 | 读音 |
---|---|
舣棹黄陵岸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二十八翰 拼音: yǐzhào|zhuōhuáng língàn |
虔趋帝女祠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七之 拼音: qiánqū|cùdì nǚ2 |
舣棹黄陵岸,虔趋帝女祠释义
【舣】《廣韻》《集韻》《韻會》語綺切,音蟻。與檥同。整舟向岸。《左思·蜀都賦》試水客艤輕舟。《梁文帝詩》征艫艤湯塹,歸騎息金隍。
【棹】《唐韻》同櫂。《謝靈運·登臨海嶠詩》鶩棹逐驚流。又《類篇》直角切。《正字通》倚卓也。《楊億·談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又木名。《南方草木狀》棹樹榦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爲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爲雷震。出高涼郡。
【黄陵】1.地名。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滨洞庭湖。传说舜二妃墓在其上。有黄陵亭、黄陵庙。唐李商隐《哭刘蕡》诗:“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唐李商隐《哭刘司户蕡》诗:“江阔惟迴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2.即黄陵庙。唐韩愈《黄陵庙碑》:“湘旁有庙曰黄陵,自前古以祠尧之二女舜二妃者。”唐段成式《哭李群玉》诗:“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臺?”3.泛指有贤德之后妃墓。唐崔融《则天皇后挽歌》之一:“紫殿金铺涩,黄陵玉座深。镜匳长不启,圣主泪沾巾。”参见“黄陵庙”。4.黄帝陵墓。在陕西
【岸】《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又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又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又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又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又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
【虔】《唐韻》《集韻》《韻會》渠焉切,音乾。《說文》虎行貌。又《爾雅·釋詁》虔,固也。《書·呂》奪攘矯虔。《疏》若固有之。言取得人物,若已自有也。又敬也。《魯語》少采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又椹也。《詩·商頌》方斲是虔。又《博雅》惠也,少也。又殺也。《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陲。又《玉篇》强取也。又端正貌也。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留虔氏,黃帝之後。又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雩都贑縣,唐置虔州。又叶眞韻,音勤。《高彪詩》文武將墜,乃俾俊臣。整我皇綱,董此不虔。
【趋】《廣韻》七逾切《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取平聲。《說文》走也。《博雅》行也。《釋名》疾行曰趨。趨,赴也,赴所至也。《詩·齊風》巧趨蹌兮。《疏》趨,今之捷步。《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註》行而張足曰趨。《爾雅·釋宮》門外謂之趨。《古今注》《吳趨行》,吳人以歌其地。陸機《吳趨行》曰:聽我歌吳趨。趨,步也。又樹名。《齊民要術》自餘雜木,耳,趨各其時。又《集韻》趨玉切。同促。《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又《祭義》其行也趨趨以數。《前漢·高帝紀》令趨銷印。《註》師古曰:趨,讀曰促。促,速
【帝女】1.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天帝之女瑶姬。《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文选·江淹<潘黄门悼亡>诗》:“我慙北海术,尔无帝女灵。”李善注:“《宋玉集》云:楚襄王与宋玉游於云梦之野,望朝云之馆,有气焉。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此是何气也?玉对曰:昔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云: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臺,闻王来游,愿荐枕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丹山西即巫山者也,有帝女居焉。”2.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炎帝之女精卫。
【祠】《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音詞。祭也。《詩·小雅》禴祠烝嘗。《公羊傳·桓八年》春曰祠。《註》祠,猶食也,猶繼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因以別死生。又報賽也。《周禮·春官》小宗伯禱祠於上下神示。《註》求福曰禱,得求曰祠。又神祠。《史記·封禪書》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又廟也。《朱子·家禮》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司馬光·文潞公家廟》先王之制,天子至官師皆有廟。秦尊君臣,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多建祠堂於墓所。又生祠。《史記·萬石君傳》慶爲齊相,大治,爲立石相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