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枕方床,凭阑往古,世界浮萍耳
诗句 | 读音 |
---|---|
世界浮萍耳 |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上六止 拼音: shì jièfú píngěr |
凭阑往古 | 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píng lánwǎng gǔ |
欹枕方床 |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qīzhěnfāng chuáng |
欹枕方床,凭阑往古,世界浮萍耳释义
【世界】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南朝梁沉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忽自见大光明遍於世界,山河树木,浩然无碍。”唐王缙《游悟真寺》诗:“山河穷百万,世界满三千。”2.世上;人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虚诞也。”唐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竹柏禪庭古,楼臺世界稀。”《西游补》第十六回:“妖魔扫尽,世界清空。”3.天下;江
【浮萍】1.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叶扁平,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花白色。可入中药。三国魏何晏《言志》诗:“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晋刘伶《酒德颂》:“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巴金《苏堤》:“左边的水面是荷叶,是浮萍,是断梗密层层的一片。”2.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变化无常的人世间。汉王褒《九怀·尊嘉》:“窃哀兮浮萍,汎淫兮无根。”唐杜甫《又呈窦使君》诗:“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明梁辰鱼《四时花·怀金陵旧知》套曲:“嘆行藏,频看镜,大都尘世总浮萍。”清王士禛《池北偶
【耳】《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洱。《說文》主聽也。《易·說卦》坎爲耳。《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腎之也。又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又《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又《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又《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
【凭阑】见“凭栏”。
【往古】古昔;从前。《韩非子·难言》:“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史记·外戚世家》:“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南朝宋慧通《驳顾道士夷夏论》:“然夫大道难遵,小成易习,自往古而致叹,非来今之所慨矣。”鲁迅《华盖集·杂感》:“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
【欹】《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玉篇》欹歟,歎美辭。通作猗。《詩·商頌》猗與那與。 从欠,與敧別。《說文》凡口出者皆从欠,若吹、欷、歔、歐、歎之類是也。
【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章荏切,斟上聲。《說文》臥薦首者。《釋名》枕,檢也,所以檢項也。《詩·唐風》角枕粲兮。《禮·內則》斂枕簟。又《唐韻》之賃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義同。又車後橫木也。《小爾雅》軫謂之枕。又魚腦中骨曰枕。《爾雅·釋蟲》魚枕謂之丁。又姓。《姓苑》出下邳。又《廣韻》直深切《集韻》持林切,音沈。繫牛杙也。又木名。《釋名》烏梓一名枕,一名豫。又《本草綱目》枕木卽釣樟。又叶知險切,音展。《詩·陳風》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爲,輾轉伏枕。zdi&#
【方床】卧榻。《南史·贺革传》:“﹝革﹞有六尺方牀,思义未达,则横卧其上,不尽其义,终不肯食。”宋欧阳修《憎苍蝇赋》:“华榱广厦,珍簟方牀。炎风之燠,夏日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