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诗句读音
一自犬戎生蓟北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韵脚:入二十五德
拼音: yīzìquǎn róngshēngjìběi|bèi
便从征战老汾阳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biàn|piáncóng zhēngzhànlǎofén yáng

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释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自】〔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又《玉篇》率也。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又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

【犬戎】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即畎戎。又称畎夷、犬夷、昆夷、绲夷等。《左传·闵公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杜预注:“犬戎,西戎别在中国者。”《国语·周语上》:“穆王将征犬戎。”《史记·宋微子世家》:“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秦始列为诸侯。”2.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唐杜甫《扬旗》诗:“三州陷犬戎,但见西岭青。”浦起龙心解:“谓上年十二月高适在事时,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唐薛逢《开元后乐》诗:“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3.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清黄遵宪《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鼠盗忽窃发,犬戎敢相逼。”

【生】〔古文〕《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甥。《說文》進也。《玉篇》起也。《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註》生,起也。又《玉篇》產也。《博雅》人十月而生。《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又出也。《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註》生,猶動出也。又養也。《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註》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又《韻會》死之對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漢·文帝紀》

【蓟】《唐韻》古誼切《集韻》《正韻》吉詣切,音計。《說文》芺也。《爾雅·釋草》芺,薊。《疏》薊生山中者名朮,其生平地而肥大於衆者名楊枹薊,今呼爲馬薊。又地名。《禮·樂記》封黃帝之後于薊。《註》今涿郡薊縣。又姓。《神仙傳》薊子訓,齊人。 《五經文字》从角者譌。葪。

【北】〔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又《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便】《廣韻》婢面切《集韻》《韻會》《正韻》毗面切,音卞。順也,利也,宜也。《荀子·議兵篇》汝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所謂仁義者,大便之便也。《前漢·趙充國傳》留屯田十二便。又習也。《禮·表記》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謂便人。《註》亦言其謙也。辟仁聖之名,云自便習於此事之人耳。又安也。《前漢·武帝紀》便殿火。《註》凡言便殿,便宮,便坐者,所以就便安也。又卽也,輒也。《莊子·達生篇》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又溲也。《前漢·張安世傳》郞有醉便殿上者,安世曰:何知非反水漿耶。又《集韻》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

【从征】出征。《后汉书·窦宪传》:“於是大开仓府,劳赐士吏,其所将诸部二千石子弟从征者,悉除太子舍人。”南朝陈张正见《度关山》诗:“关山度晓月,剑客远从征。”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俺们也是从征的。”清昭槤《啸亭杂录·马壮节公》:“﹝马銓﹞洊至四川提督,从征金川。”從徵:应征;应召。《汉书·燕剌王刘旦传》:“非教士不得从徵。”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士不素习不得应召。”汉

【战】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膳切,旃去聲。《說文》也。《左傳·莊十一年》皆曰戰。又懼也。《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又姓。漢戰兢,明戰愼。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

【汾阳】1.汾水之北地区。春秋时属晋。《国语·晋语二》:“中大夫里克与吾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2.犹汾射。《晋成帝哀册》:“韵隆汾阳,道侔垂拱。”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黄屋实不殊於汾阳即事也。”南朝陈徐陵《丹阳上庸路碑》:“屈至道於汾阳,劳疑神於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