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
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释义
【灼灼】1.明亮貌。晋傅玄《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暉。”唐韩濬《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封神演义》第七五回:“余元的寳剑,光华灼灼。”鲁迅《野草·腊叶》:“今夜他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2.鲜明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唐杨衡《寄赠田仓曹湾》诗:“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花月痕》第十三回:“隔水望芙蕖,芙渠红灼灼。”3.明白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天下福若无
【盛】《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書·泰誓》犧牲粢盛。《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又器名。《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註》一器也。《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註》謂今時杯杅也。又《廣韻》受也。《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又成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註》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又盛服,嚴飾也。《左傳·宣二年》宣子
【芬华】香花。晋卢谌《时兴》诗:“摵摵芳叶零,橤橤芬华落。”唐白居易《种桃歌》:“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1.茂美。唐王勃《游山庙序》:“乘杳冥之絶境,属芬华之暮节。”2.引申为荣耀显达。《史记·商君列传》:“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漢
【忆】《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 《增韻》古作意,誤。
【昨】《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藏入聲。《說文》累日也。《廣韻》昨日,隔一宵也。《莊子·外物篇》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又姓。《廣韻》複姓有昨和氏。又與酢同。《周禮·春官·司几筵》祀先王昨席亦如之。《註》昨,讀曰酢。
【六】《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又叶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岁】〔古文〕亗《唐韻》相銳切《集韻》須銳切,音帨。《釋名》歲,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歲者,遂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書·洪範》五紀,一曰歲。《傳》所以紀四時。《又》王省惟歲。《傳》王所省職,兼總羣吏,如歲兼四時。又星名。《爾雅·釋天》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郭註》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歲星十二歲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又》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疏》此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歲星右行於天,一歲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