镛鼓既设,笾豆既陈
镛鼓既设,笾豆既陈释义
【笾豆】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孔颖达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籩豆。”《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籩豆。”2.借指祭仪。宋苏辙《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一:“深念勤劳,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毕陈。”章炳麟《訄书·徵七略》:“其细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职,官别为书,与周时赞大行
【陈】〔古文〕軙敶《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音塵。《玉篇》列也,布也。《書·咸有一德》乃陳戒于德。《詩·小雅》饋八簋。又《史記·李斯傳》所以飾後宮,充下。《註》下陳,猶後列也。又《廣韻》故也。《詩·小雅》我取其,食我農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又久也。《書·盤庚》失于政,于兹。《傳》今旣失政,而久於此而不徙。《疏》釋詁云:塵,久也。孫炎曰:居之久,久則生塵矣。古者塵同也。故爲久之義。又《廣韻》張也。《禮·表記》事君欲諫,不欲。《註》謂言其過於外也。又《廣韻》衆也。又《爾雅·釋宮
【镛】《唐韻》余封切《集韻》餘封切,音容。《說文》大鐘。《爾雅·釋樂》大鐘謂之鏞。《書·益稷》笙鏞以閒。《註》鏞,大鐘。又通作庸。《詩·周頌》庸鼓有斁。《傳》大鐘曰庸。 《廣韻》或作銿。
【鼓】〔古文〕《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又《前漢·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