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门外尽菰蒲,四月行人客上都

涌金门外尽菰蒲,四月行人客上都

诗句读音
四月行人客上都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一模
拼音: sìyuèháng|xíngrén kèshàng|shǎngdū|dōu
涌金门外尽菰蒲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ǒng jīn ménwàijìn|jǐngū pú

涌金门外尽菰蒲,四月行人客上都释义

【四】〔古文〕《唐韻》《集韻》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人客】他国者。他国为主,侵犯者为客,故称人客。《国语·越语下》:“天时不作,弗为人客。”韦昭注:“作,起也。攻者为客。”2.客人,宾客。唐杜甫《遣兴》诗:“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洪深《青龙潭》第三幕:“今天预备有人客来。”3.佃客。《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孙权﹞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4.旅客。清王韬《兴利》:“令民间自立公司,购置轮船,用以往来内河,转输货物,装载人客。”黄谷柳《虾球传·离开家庭》:“船家们竖起高高的竹竿,竿上套着小网,向船上的人客讨钱。”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都】〔古文〕《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又《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又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又《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又《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

【涌金门】“涌金门”。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市)的西城门。门临西湖。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钱湖一名金牛湖,一名明圣湖,湖有金牛,遇圣明即见,故有二名焉……行次北第二门曰涌金门,即金牛出见之所也。”宋韩元吉《谒金门·春雪》词:“却似涌金门外见,絮飞波影乱。”元萨都剌《次王侍郎游西湖韵》:“涌金门外春如海,画舫笙歌步步僊。”汉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菰蒲】菰和蒲。南朝宋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宋张元干《念奴娇》词:“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向断桥西下,疏剌剌秋水菰蒲,冷清清明月芦花。”鲁迅《集外集拾遗·<无题>诗》:“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2.借指湖泽。南唐张泌《洞庭阻风》诗:“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明孙蕡《湖州乐》诗:“菰蒲浪深迷白紵,有时隔花闻笑语。”清金农《松陵雨泊》诗:“一夕菰蒲打蓬雨,声声引梦入江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