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

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

诗句读音
未奏泪沾缨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wèi4lèizhān yīng
雍门一言感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四十八感
拼音: yōng ményī yángǎn

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释义

【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又《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又《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又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奏】〔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切,諏去聲。進也,薦也。《書·舜典》敷奏以言。《詩·小雅》以奏膚公。又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詩·小雅》樂具入奏。《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漢書》作族。《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又類。《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又與腠通。《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又與輳湊通。《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

【泪】《字彙》與淚同。(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目液也。《本草》淚者,肝之液。《譚子化書珠玉篇》悲則雨淚。又《集韻》劣戌切,音律。義同。又《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疾流貌。《張衡·南都賦》漻淚淢汨。《註》引淮南子,水淚破舟。○按《淮南子·主術訓》本作戾。淚與戾古通。又《集韻》力結切,音捩。義同。又淒淚,寒涼貌。《前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淚。亦作戾。

【沾缨】谓泪水浸湿冠缨。指痛哭、悲伤。《淮南子·缪称训》:“雍门子以哭见孟尝君,涕流沾缨。”唐黄滔《祭陈先辈》:“既闕殷勤而执紼,空将呜呼以沾缨。”明刘基《题墨竹》诗:“独立凄凉对图画,为君惆悵一沾缨。”

【雍门】名。春秋齐国城门。《左传·襄公十八年》:“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荻。”杜预注:“雍门,齐城门。”《战国策·齐策一》:“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鋭骑衝雍门。”高诱注:“雍门,齐西门名也。”2.城门名。汉长安西城门。《汉书·孝武钩弋赵倢伃传》:“死长安,葬雍门。”颜师古注:“雍门在长安西北孝里西南,去长安三十里。”《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城西出北头第一门曰雍门,本名西城门,王莽改曰章义门,著义亭,其水北入有亟里,民呼曰亟里门。”3.指雍门子周。古之善琴者,亦称雍门子。《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雍门子

【一言】字。《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汉班固《白虎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唐魏徵《述怀》诗:“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孙炳华《重赏之

【感】〔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从心咸聲。《增韻》格也,觸也。《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又《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