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诗句 | 读音 |
---|---|
拥裘假寐篮舆稳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yōngqiújiǎ mèilán yúwěn |
夹道吹烟桦炬香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下平十陽 拼音: jiā dàochuī yānhuàjùxiāng |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释义
【拥】《唐韻》於隴切《集韻》《韻會》委勇切,雍上聲。《說文》本作。抱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疏》肆餘也,謂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收謂斂持在手,擁謂抱之於懷也。《前漢·夏侯嬰傳面雍樹馳註》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面偝也,雍抱持之,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馳。雍讀曰擁。又持也。《前漢·高帝紀》太公擁彗。《註》如今卒持帚也。又衞也,羣從也。又《爾雅·釋言邕支載也疏》邕,又作擁。擁護支持,皆載任之義。又《集韻》於容切,音雍。遮也。《禮·內則》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註》擁,猶障也。或作。亦作。
【裘】〔古文〕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玉篇》皮衣也。《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中論》救寒莫如重裘。又披裘公,人名。《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又菟裘,地名。《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在梁父縣南。又裘氏,亭名。《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又姓。《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又《韻補》渠之切
【假寐】谓和衣打盹。《诗·小雅·小弁》:“假寐永叹,维忧用老。”郑玄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高亨注:“假寐,不脱衣帽打盹。”汉应瑒《正情赋》:“还幽室以假寐,固展转而不安。”唐谷神子《博异志补编·李全质》:“假寐于沂州城横门东庭前。”《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思温认得是故乡之人,感慨情怀,闷闷不已,因而困倦,假寐片时。”巴金《家》九:“觉慧定睛望着这个在假寐中的老人。”
【篮舆】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晋书·孝友传·孙晷》:“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持。”《宋书·隐逸传·陶潜》:“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清方文《赠孙子穀》诗:“蹇予脚疾愁归路,直遣篮舆送到家。”
【稳】《唐韻》《集韻》《正韻》烏本切,溫上聲。《說文》蹂穀聚也。一曰安也。从禾,隱省。古通用安隱。又《字彙補》叶烏銑切,音偃。《蘇軾·垂雲亭詩》江山雖有餘,亭榭苦難穩。登臨不得要,萬象各偃蹇。
【夹道】在道路两旁。《周礼·秋官·乡士》:“帅其属,夹道而蹕三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五:“东坡至儋耳,见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鲜红可爱。”陈毅《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至今犹忆入城日,夹道献花万巷空。”2.指两壁间的狭窄小道。《红楼梦》第四回:“西南上又有一个角门,通着夹道子,出了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院了。”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一:“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汉
【吹烟】“吹烟”。1.浮动的云烟。唐温庭筠《相和歌辞·堂堂》:“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2.指吸鸦片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条规》:“三要鍊好心肠,不得吹烟、饮酒,公正和儺。毋得包弊狥情,顺下逆上。”艾芜《南行记·私烟贩子》:“来吹一口!我不会要你钱的。吹烟才有出息,你怕上瘾么?”见“吹烟”。典
【桦】《唐韻》《集韻》《韻會》胡化切《正韻》胡挂切,音崋。《廣韻》木名。《玉篇》木皮可以爲燭。或作檴,通作華。《莊子·讓王篇》原憲華冠縱履。《註》以華皮爲冠。《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師古註》華,卽今樺皮貼弓者。詳檴字註。又《集韻》戸花切,音驊。義同。又《集韻》訖黠切,音戛。鼓也。漢典考證:〔《莊子·讓王篇》原憲華冠縱履。〕 謹照原文縱改縱。 考證:〔《莊子·讓王篇》原憲華冠縱履。〕 謹照原文縱改縱。
【炬】《廣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玉篇》火炬。《集韻》朿葦燒也。《史記·田單傳》牛尾炬火光明炫耀。 《說文》本作苣。《徐鉉曰》今俗別作炬。非。《集韻》或作。
【香】〔古文〕《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又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又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