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窥园外,收功刻楮边

用意窥园外,收功刻楮边

诗句读音
用意窥园外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四泰
拼音: yòng yìkuī yuánwài
收功刻楮边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shōugōng43biān

用意窥园外,收功刻楮边释义

【用意】1.犹立意。汉陆贾《新语·道基》:“伎巧横出,用意各殊。”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二:“学文须熟看韩、柳、欧、苏,先见文字体式,然后更考古人用意下句处。”清姚鼐《张仲絜时文序》:“吾文用意与俗殊,以不敢背吾师之教,子为我定之。”2.谓用心研究或处理问题。《东观汉记·马防传》:“防言:‘宣帝时五将出征,其奏言匈奴候骑得汉马矢,见其中有粟,即知汉兵出,以故引去。以是言之,马当与穀。’上善其用意微至,敕下调马穀。”《北齐书·李绘传》:“孤在晋,知山东守唯卿一人用意。及入境观风,信如所闻。”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

【窥园】园景。《汉书·董仲舒传》:“﹝仲舒﹞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晋葛洪《抱朴子·守塉》:“追下帷之绩者,不以窥园涓目。”清蒋恭棐《景州董子故里》诗:“下帷絶窥园,精心究典謨。”参见“目不窥园”。闚園:指到园中嬉戏。《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董仲舒三年不闚园,谓勤苦不游嬉也。馆中著庭有园,每会饭罢,輒相语曰:‘今日闚园乎?’”典

【收】〔古文〕《唐韻》式周切《集韻》尸周切,音荍。《說文》捕也。《五經文字》作収,訛。《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傳》收,拘收也。又《詩·周頌》我其收之。《傳》收,聚也。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註》收,取也。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註》收,猶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朱傳》振,收也。又車軫也。《詩·秦風》小戎俴收。《傳》收,軫也。又夏冠名。《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功】《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廣韻》功績也。《書·禹謨》九功惟敘。又自以爲功曰功之。《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又功,毛詩作公。《詩·小雅》以奏膚公。《註》功也。又《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又《廣韻》漢複姓。《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又《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又叶居銀切,音巾。

【刻】〔古文〕《唐韻》苦得切《集韻》《韻會》乞得切,音克。《說文》鏤也。从刀,亥聲。一曰痛也。《玉篇》割也。又《廣韻》剝也。又《韻會》刻薄,慘覈也。又《爾雅·釋器》木謂之刻。又《韻會》刻,漏也。鍥漏箭,以日晷爲刻,故因謂晷度曰刻。又害也。《書·微子》我舊云刻子。《註》我前日所言,適以害子。又《爾雅·釋獸》豕,其跡刻。《疏》其跡名刻。

【楮】《唐韻》《集韻》《韻會》丑呂切《正韻》敞呂切,音褚。《說文》榖也。《陸璣詩疏》幽州人謂之榖桑,或曰楮桑。荆、楊、交、廣謂之榖,中州人謂之楮。江南人績其皮以爲布,又擣以爲紙。《酉陽雜俎》葉有瓣曰楮,無曰構。又楮幣,卽鈔也。宋紹興初,軍餉不繼,造此以誘商旅。《周必大·二老堂雜志》近歲用會子,乃四川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爲楮幣,遂入殿試御題。又楮錢,祭祀用之。《法苑珠林》楮錢出於殷長史王璵,用以祠祭。又《崔豹·古今註》楮實曰任。又山名。《山海經》楮山多寓木。 《又唐韻》當古切《集韻》董五切,音堵。木名。又

【边】〔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漢典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