雝雝济济,四方攸同

雝雝济济,四方攸同

诗句读音
四方攸同平仄:仄 平 平 平
韵脚:上平一東
拼音: sì fāngyōutóng|tòng
雝雝济济平仄:仄 仄
拼音: yōng yōngjì jì

雝雝济济,四方攸同释义

【四方】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唐韩愈《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2.天下;各处。《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高诱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柳杞《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3.指四方诸侯之国。《诗

【攸】《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正韻》夷周切,音由。《說文》作攸,行水也。《註》攴,入水所仗也。秦刻石嶧山文,攸字作。《孟子》攸然而逝。《趙註》攸然迅走,趣水深處也。又《爾雅·釋言》攸,所也。《易·坤卦》君子攸行。《詩·大雅》爲韓姞相攸。《註》擇可嫁之所也。又《左傳·哀三年》鬱攸從之。《註》鬱攸,火氣也。又《前漢·敘傳》攸攸外。《註》攸攸,遠貌。又語助詞。《書·洪範》彝倫攸敘。《詩·大雅》四方攸同。又《集韻》以九切,音酉。《左傳·昭十二年》湫乎攸乎。《註》攸,懸危貌。又姓。《急就篇》北燕有攸邁。攸字从攴作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雝雝】1.鸟和鸣声。《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鴈,旭日始旦。”毛传:“雝雝,鴈声和也。”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听雝雝之下集,观肃肃以高飞。”明李东阳《画禽》诗:“雝雝在何树,此鸟众所悦。”清方文《送姜如龙明府擢仪部》诗:“侧耳声雝雝,高鸣梧桐冈。”参见“雍雍”。2.和乐貌;和洽貌。《诗·周颂·雝》:“有来雝雝,至止肃肃。”郑玄笺:“雝雝,和也。”《汉书·扬雄传上》:“隃於穆之缉熙兮,过《清庙》之雝雝。”颜师古注:“《周颂·清庙》之诗云‘於穆清庙,肃穆显相’……言汉德之盛,皆过之也。”宋叶适《祭内子令

【济济】1.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毛传:“济济,众多也。”唐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2.整齐美好貌。《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庄敬貌。济,通“齐”。《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