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见颖师浮云操,不是昌黎谁品藻

又不见颖师浮云操,不是昌黎谁品藻

诗句读音
不是昌黎谁品藻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 bú shìchānglí2pǐn zǎo
又不见颖师浮云操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六豪
拼音: yòubù|fǒujiàn|xiànyǐngshīfú yúncāo

又不见颖师浮云操,不是昌黎谁品藻释义

【不是】1.错误;过失。《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适间婆婆説你许多不是。”《红楼梦》第三十回:“你倒来替人派我的不是!”茅盾《多角关系》九:“到底是谁的不是,一见面就吵嘴?”2.表否定判断。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是汝书,即注是,以字押;不是,即注非,亦以字押。”宋苏轼《寄子由》诗:“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十章:“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这儿呆着有危险。”

【昌】《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倡。《說文》美言也。《爾雅·釋詁》昌,當也。《書·大禹謨》禹拜昌言曰。《傳》昌,當也。又《博雅》盛也。《書·仲虺之誥》邦乃其昌。《傳》國乃昌盛。又《詩·鄭風》子之昌兮。《傳》昌,盛壯貌。又《詩·齊風》猗嗟昌兮。《箋》昌,狡好貌。又《說文》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按《詩·齊風·雞鳴》作東方明矣,朝旣昌矣。與《說文》所引不同。又物也。《莊子·在宥篇》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註》司馬云:百昌猶百物也。又《儀禮·公食大夫禮》昌本。《註》昌,蒲。本,

【黎】《唐韻》《集韻》郞奚切《正韻》鄰溪切,音犂。《說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又國名。在上黨東北殷侯國。《書·西伯戡黎釋文》黎,國名。又《山海經》有牛黎之國。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魏郡黎陽縣。又山名。《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又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傳》合黎,水名。在流沙之東。又玉名。《班固·西都賦》懸黎垂棘,夜光在焉。又《玉篇》衆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疏》黎,衆也。又《正韻》黑也。與黧同。《書·堯典蔡傳》黎,黑也。黎民,黑髮之人。《釋名》土靑曰黎,似黎草色也。又與邌同。黎明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

【品藻】品评;鉴定。《汉书·扬雄传下》:“爰及名将尊卑之条,称述品藻。”颜师古注:“品藻者,定其差品及文质。”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如班氏之《古今人表》者,唯以品藻贤愚,激扬善恶为务尔。”宋梅尧臣《次答黄介夫七十韵》:“好论古今诗,品藻笑钟嶸。”章炳麟《论式》:“人自以为杨鎦,家相誉以潘陆。何品藻之容易乎?”漢

【又】《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见】《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颖】《唐韻》餘頃切《集韻》《韻會》《正韻》庾頃切,音潁。《玉篇》禾末也。《詩·大雅》實穎實栗。《傳》穎,垂穎也。《疏》穎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穎垂也。《書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傳》穎,穗也。禾各生一莖,而合爲一穗。又鐶也。《禮·少儀》刀卻刃授穎。又錐鋩也。《史記·平原君傳》如錐之處囊中,乃穎脫而出。又警枕也。《禮·少議》穎杖琴瑟。《註》穎,警枕也。《疏》穎是穎發之義,故爲警枕。《釋文》穎,京領反。又《韻會》筆頭也。韓愈有毛穎傳。又《正字通》士才能拔類者亦曰穎。《陸機·文賦》拔尤取穎。又姓。《左傳·隱元年》

【师】〔古文〕《唐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又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又《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又《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

【浮云】1.飘动的云。《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周书·萧大圜传》:“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她早一会的顾虑,像是一片浮云,给一阵风吹得了无踪影。”2.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唐高适《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元本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鞍马备办了未曾?[丑白]告郎中:马多在。先有一万好马……[末白]有甚么好名儿?[丑

【操】《唐韻》七刀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刀切,草平聲。《說文》把持也。《禮·曲禮》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左傳·襄三十一年》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前漢·貢禹傳》勇猛能操切百姓者。《註》操,持也。切,刻也。又姓。明嘉靖給事中操守經,江西浮梁人。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到切,音糙。所守也,持念也。《前漢·張湯傳》湯客田甲有賢操。《註》所執持之志行也。《後漢·趙熹傳》熹少有節操。又風調曰操。《南史·袁粲傳》淸整有風操。又琴曲也。《後漢·曹褒傳》樂詩曲操,以俟君子。《註》《劉向·別錄》曰:君子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