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妇髻鬟簪早稻,近村坊店卖新醅
| 诗句 | 读音 |
|---|---|
| 幼妇髻鬟簪早稻 |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yòu fùjìhuán zānzǎo dào |
| 近村坊店卖新醅 |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jìncūn fāng4màixīn pēi |
幼妇髻鬟簪早稻,近村坊店卖新醅释义
【幼妇】少女。借指“妙”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齏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参见“幼妇碑”。
【髻】《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計。《說文》總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此字後人所加。《史記·陸賈傳》尉佗魋結箕踞。《漢書註》結讀曰髻。《玉篇》同。《集韻》亦作紒。又《集韻》喫吉切,音詰。《莊子·達生篇》竈有髻。《註》髻竈神,著赤衣,狀如美女。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鬟簪】于鬟髻的簪子。南朝梁简文帝《茱萸女》诗:“杂与鬟簪插,偶逐鬢鈿斜。东西争赠玉,纵横来问家。”典
【早稻】稻的一种。有插秧期早或生长期短、成熟早的特点。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宋文天祥《与知吉州江提举万顷》:“盖吾州从来以早稻充民食,以晚稻充官租。”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七:“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
【近】〔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村坊】村庄。《新唐书·食货志一》:“凡税敛之数,书于县门、村坊,与众知之。”元王晔《桃花女》楔子:“我们住的村坊,也有百十多家。”林斤澜《新生》:“深山老林里,有一个小小的村坊。”2.指村里的人。《水浒传》第二回:“﹝史进﹞寻思:这廝们大弄,必要来薅恼村坊。”《水浒传》第三七回:“半夜三更,莫去敲门打户,激恼村坊。”典
【店】《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念切,音墊。《崔豹古今注》店,置也。所以置貨鬻物也。《徐勉誡子書》或欲創闢田園,或勸興立邸店。又與坫通。《說文》店,反爵之處。或作坫。
【卖】〔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懈切,音邁。《說文》作。出物貨也。从出从買。《註》徐鍇曰:貨精,故出則買之也。《九經字樣》隷省作賣。《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又《地官·司市》掌其賣儥之事。又《集韻》莫駕切,音禡。《博雅》儥也。
【新醅】的酒。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緑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宋陆游《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诗之五:“东隣膰肉至,一笑举新醅。”元曾瑞《端正好·自序》套曲:“瓮头白酒新醅泼,盌内黄虀坌酱和。”李光《深秋薄暮走访秋叶长谈痛饮》诗之二:“遮留旧雨试新醅,不赋秋声话劫灰。”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