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独得春风力,补缀林塘渐可观

幽居独得春风力,补缀林塘渐可观

诗句读音
幽居独得春风力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入二十四職
拼音: yōu jūdúdé|děi|dechūn fēnglì
补缀林塘渐可观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bǔ zhuìlín tángjiàn|jiānkě guān

幽居独得春风力,补缀林塘渐可观释义

【幽居】1.隐居,不出仕。《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孔颖达疏:“幽居,谓未仕独处也。”《后汉书·逸民传·法真》:“幽居恬泊,乐以忘忧。”2.深居。《汉书·蒯通传》:“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出门者。”《旧唐书·刘子玄传》:“而近代史局,皆通籍禁门,幽居九重,欲人不见。”明高启《江上雨中》诗:“幽居常日无来客,何况瀟瀟雨满村。”3.僻静的居处。元洪希文《幽居》诗:“投老安闲世味疏,深深水竹葺幽居。”4.墓室。林纾《张母谢夫人墓志铭》:“惟母之幽居,永宅於斯。”

【独】《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犢。《說文》犬相得而。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又獸名。《埤雅》顏從曰:獨一叫而猨散,鼉一鳴而龜伏。或曰鼉鳴夜,獨叫曉。獨,猨類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謂之獨猨。蓋猨性羣,獨性特,猨鳴三,獨叫一,是以謂之獨也。又獨,獸名。詳前字註。又《廣韻》單獨。《詩·小雅》哀此惸獨。《傳》獨,單也。《又》念我獨兮。《爾雅·釋山》獨者蜀。《疏》蟲之孤獨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揚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又山名。《山海經》獨山,多金玉美石。又《廣韻》複姓有獨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春风】春天的风。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唐元稹《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张天翼《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2.喻恩泽。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清钱谦益《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3.喻融和的气氛。陶行知《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春风化雨”。5.形容喜

【力】〔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又《後漢·

【补缀】1.缝补衣服。《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唐孟郊《戏赠无本二章》诗之二:“补缀杂霞衣,笑傲诸贵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黎氏》:“妇便操作,兼为儿女补缀,辛勤甚至。”柳青《<创业史>题叙》:“他的旧棉袄也似乎补缀过了。”2.泛指修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押官》:“押官曰:‘此无难辨:公家盆破,有补缀处;此盆无也。’验之始信。”3.补充辑集。三国吴韦昭《<国语>序》:“亦以所觉,增润补缀。”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至齐著作郎沉约,更补缀所遗,製成新史。”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林塘】树林池塘。南朝梁刘孝绰《侍宴饯庾于陵应诏》诗:“是日青春献,林塘多秀色。”唐骆宾王《萤火赋》:“林塘改夏,云物迎秋。”明梁辰鱼《浣纱记·行成》:“满目西风木叶黄,秋来杀气遍林塘。”

【渐】《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水名。《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又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釋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又《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又側銜切,音。流貌。《楚辭·九章》涕漸漸兮。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流入也。《書·禹貢》東漸于海。又漬也,濕也。《詩

【可观】1.可以看;值得看。《易·序卦》:“物大然后可观。”宋苏轼《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字画尚可观,文殊鄙俚。”洪深《劫后桃花》十八:“一路上果木树正是开花的时候,着实可观呢。”2.优美。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其中有旨意可观,而词近古往者,为古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看这孩子仪容可观,説话伶俐。”3.指达到较高的程度。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明陆深《停骖录摘抄》:“﹝刘名健﹞相孝庙首尾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