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风骨都相似,岂为丹青别赋诗

由来风骨都相似,岂为丹青别赋诗

诗句读音
岂为丹青别赋诗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qǐ|kǎiwéi|wèidān qīngbié fùshī
由来风骨都相似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yóu láifēng gǔdū|dōuxiāng sì

由来风骨都相似,岂为丹青别赋诗释义

【岂】《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說文》還師振旅樂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又《集韻》《正韻》可亥切,音鎧。與凱愷通。軍勝之樂也。又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 《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漢典考證:〔《說文》還師振樂也。〕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考證:

【丹青】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史记·李斯列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堊。”颜师古注:“张揖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汉陆贾《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瑋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唐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3.指画像;图画。唐杜甫《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红楼梦》第一二○回:“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赵朴初《南京访梅园新村》诗:“几榻摩挲思战鬭,由来大业出艰难。”2.来由;原因。《宋书·武帝纪中》:“吾处怀期物,自有由来。”梁启超《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四:“而此现象,不先见於英,而先见於美,有由来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

【风骨】的品格,性格。《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覩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后唐之出也,且风骨俊秀,异乎诸孤。”胡先驌《诗别萧叔絅燕京》:“萧郎二十风骨奇,崭然头角何嶷嶷。”2.指刚正的气概。《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论》:“文襄诸子,咸有风骨。”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文恭少年浑涵端重,文达正当以风骨勖之,何反虑其过刚?殊不可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莲蓬人>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3.古典文艺理论术

【都】〔古文〕《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又《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又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又《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又《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

【相似】相类;相像。《易·繫辞上》:“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南朝梁萧统《采莲曲》:“桂楫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清李渔《意中缘·名逋》:“只要画得有几分相似,就不十分到家,我和你指点一指点,改正一改正,也就可以充得去了。”老舍《赶集·黑白李》:“其实他俩的脸都很白,而且长得极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