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争利逐辎车,掉鞅安行发机罕
诗句 | 读音 |
---|---|
掉鞅安行发机罕 |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上二十三旱 拼音: diào yāngān xíngfā jīhǎn |
有时争利逐辎车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ǒu shízhēng4zhúzī chē |
有时争利逐辎车,掉鞅安行发机罕释义
【掉鞅】1.本谓驾战车入敌营挑战时,下车整理马脖子上的皮带,以示御术高超,从容有馀。后泛指从容驾驭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轡,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杜预注:“掉,正也;示閒暇。”宋岳珂《桯史·郭倪自比诸葛亮》:“予生西陲,如斜谷、祁山,皆狭隘,可守而不可出;岂若得平衍夷旷之地,掉鞅成大功,顾不快耶!”2.喻从容显示才华。唐李商隐《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文》:“乡塾掉鞅,文林励戈。”清钱谦益《袁祈年字田祖说》:“自公安之三袁以才名掉鞅艺苑,而其子弟之英妙者皆有名於时。
【安行】,缓行。《诗·小雅·何人斯》:“尔之安行,亦不遑舍。”马瑞辰通释:“安行对疾行言,即缓行。”《后汉书·崔駰传》:“縶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李贤注:“安行,不奔驰也。”2.谓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语本《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復何求於天地之间而若此其切哉!”明方孝孺《赠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环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顺运安行,不动气貌者,所学皆可用而未尝为无用学也。”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
【发机】的发矢机。《孙子·势》:“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张预注:“如弩之张,势不可缓;如机之发,节不可远。”《淮南子·原道训》:“恬然则纵之,迫则用之。其纵之也若委衣,其用之也若发机。”高诱注:“机,弩机关。”唐孟迟《寄浙右旧幕僚》诗:“巨拳岂为鸡挥肋,强弩那因鼠发机。”宋梅尧臣《蔡君谟示古大弩牙》诗:“发机高下在分刻,今人妄射功仍赊。”清梅曾亮《上某公书》:“太史公曰:‘人能弘道,无如命何。’……其操之也若发机,其纵之也若委衣,此则命无如人何耳。”2.指供发动的机关;也指发动机关。《
【罕】《廣韻》呼旱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旱切,音暵。《五經文字》,經典相承。隷省作罕。《爾雅·釋詁》希寡鮮,罕也。《註》罕亦希也。《詩·鄭風》叔發罕忌。《禮·少儀》罕見曰聞名。又《玉篇》旌旗也。《史記·周本紀》百夫荷罕旗,以先驅。《註》蔡邕獨斷曰:前驅有九流雲罕。東京賦曰:雲罕九旒。又《史記·天官書》畢曰罕車,爲邊兵,主弋獵。《註》畢八星曰罕車。又《廣韻》鳥網。《後漢·馬融傳》罕罔合部。《註》罕亦罔也。又《廣韻》兔罟也。又率也。又地名。《前漢·武帝紀》圍枹罕。《註》師古曰:枹罕,金城之縣也。又姓。《廣韻》
【有时】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唐张乔《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心里反悔凤翔多了焦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夏世富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2.谓有如愿之时。唐李白《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唐刘云《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争】〔古文〕《唐韻》側莖切《集韻》甾耕切,音箏。《說文》引也。从。《徐鉉曰》音曳。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又《玉篇》諫也。又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又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又《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又《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韻會》俗作争,非。漢典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照原文非理改非禮。 考證:〔《禮·曲禮》非理不決。〕 謹
【利】〔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力至切《正韻》力地切,音詈。《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又《廣韻》吉也,宜也。《易·賁卦》利有攸往。又私利也。《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註》利猶貪也。又《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註》利,滑密也。又州名。《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又姓。《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又《韻補
【逐】〔古文〕《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音軸。《說文》追也。《左傳·隱九年》祝逐之。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又《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又《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又《正韻》逐逐,篤實也。又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又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又《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
【辎车】古代有帷盖的车子。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史记·穰侯列传》:“穰侯出关,輜车千乘有餘。”《后汉书·桓荣传》:“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輜车、乘马。”唐杨炯《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輜车就列,化洽於二州。”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朝廷亟遣大将李继隆,发镇定卒万餘,护送芻粮数千輜车,将实其廪。”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