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伴我凄凉,除非分付与,杯中醽醁
诗句 | 读音 |
---|---|
杯中醽醁 | 平仄:平 平 拼音: bēi zhōnglíng lù |
除非分付与 |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chú fēifēn|fènfù yǔ |
有谁伴我凄凉 |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ǒu|yòu2bànwǒqī liáng |
谁伴我 | 平仄:平 仄 仄 韵脚:上三十三哿 拼音: 2bànwǒ |
有谁伴我凄凉,除非分付与,杯中醽醁释义
【杯中】酒。明卓人月《花舫缘》第一出:“吾何痛,且尽此杯中。”
【醽醁】亦作“醽淥”。美酒名。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藜藿嘉於八珍,寒泉旨於醽醁。”宋黄庭坚《念奴娇》词:“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渌。”元曾瑞《醉太平》曲:“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孤山山下酹林逋。”张昭汉《久别琼玉表妹赋此志怀》诗:“诗思杂离情,宛如中醽醁。”
【除非】有。表示唯一的条件。常跟“才、否则、不然”等连用。唐吕岩《五言》诗之五:“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元。”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若要他嫁我甚黑子,则除非死了李玉壶。”《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除非少爷赏我个本钱,才可以回家养活母亲。”老舍《四世同堂》三八:“除非被人驳得体无完肤,他决不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主张与看法。”2.表示不计算在内。如:上山那条路除非他,谁也不认识。
【分】《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又《增韻》裂也,判也。又《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又《玉篇》隔也。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又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又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又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又《唐韻》扶問切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
【伴】《廣韻》蒲管切,盤上聲。侶也,依也,陪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薄半切,盤去聲。義同。宋時有館伴使。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判。《詩·大雅》伴奐爾游矣。《註》伴奐,閒暇意。又《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楚辭·九章》衆駭遽以離心兮, 又何以爲此伴也。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爲此援也。援音是願。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凄凉】寂寞冷落。唐元稹《酬乐天书怀见寄》诗:“仍云得诗夜,梦我魂悽凉。”清昭槤《啸亭杂录·三姓门生》:“纪晓嵐参政时作诗讥之云:‘……赫奕门楣新吏部,悽凉池馆旧中堂。’”1.孤寂冷落。南朝梁沉约《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唐皎然《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金赵献之《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2.悲凉。唐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宋司马光《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清李渔《
【谁】《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
【伴】《廣韻》蒲管切,盤上聲。侶也,依也,陪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薄半切,盤去聲。義同。宋時有館伴使。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判。《詩·大雅》伴奐爾游矣。《註》伴奐,閒暇意。又《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楚辭·九章》衆駭遽以離心兮, 又何以爲此伴也。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爲此援也。援音是願。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