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江口右人,不道光阴虚弃
诗句 | 读音 |
---|---|
幽州江口右人 | 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上平十七眞 拼音: yōu zhōujiāng kǒuyòurén |
不道光阴虚弃 |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六至 拼音: bù|fǒudào guāngyīn xūqì |
幽州江口右人,不道光阴虚弃释义
【幽州】亦作“幽洲”。古九州之一。《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尔雅·释地》:“燕曰幽州。”“燕”指战国燕地,即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书·舜典》:“流共工于幽洲。”孔传:“象恭滔天,足以惑世,故流放之幽洲北裔。”2.州名。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北部及辽宁等地。汉
【江口】江水与他水会流处。唐岑参《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诗:“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再説巫臣之子巫狐庸,奉晋侯命,如吴见吴王寿梦,请兵伐楚。寿梦许之,使世子诸樊为将,治兵於江口。”孙中山《伦敦被难记》三:“予卜居于珠江江口之澳门,以医为业。”2.大黄江的别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东北。当相思江与浔江会合之口。典
【右】《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峟。與祐佑通。《說文》助也。《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註》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又左之對也。《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註》立者尊右。又上也。《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註》師古曰:右亦上也。又《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又强也。《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又官名。《周禮·夏官》司右
【人】〔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又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又姓。明人傑。又左人,聞人,俱複姓。又《韻補》叶如延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道光】高尚的道德、正确的主张得到发扬和传颂。《晋书·汝南王亮等传论》:“分茅锡瑞,道光恒典。”元孟祺《贺平宋表》:“钦惟皇帝陛下,道光五叶。”明冯梦龙《新灌园·骑劫代将》:“故此特宽二城,以示恩信,将使莒州、即墨之人,反讎其上,我泽如春,民应如草,道光宇宙,四海延颈。”清叶廷琯《吹网录·守海盐县主簿王顼妻墓志铭》:“尒后琴瑟韵合,闺门道光。”
【阴虚】中医学名词。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素问·调经论》:“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全篇>》“脉浮而芤”注:“脉浮而芤,浮为阳盛,芤为阴虚。”
【弃】《說文》古文棄字。《左傳·襄四年》是弃也。《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弃,其母姜原欲弃之,因名曰弃。餘詳木部八畫。(棄)〔古文〕弃《唐韻》詰利切《韻會》磬致切《正韻》去冀切,音器。《說文》捐也。《爾雅·釋言》忘也。《詩·周南》不我遐棄。《禮·冠禮·祝辭》棄爾幼志,順爾成德。(棄)漢典考證:〔《爾雅·釋詁》忘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詩·召南》不我遐棄。〕 謹照原書召南改周南。 考證:〔《爾雅·釋詁》忘也。〕 謹照原書釋詁改釋言。〔《詩·召南》不我遐棄。〕 謹照原書召南改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