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

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

诗句读音
初官方折腰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 chūguānfāngzhé yāo
远别更搔首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yuǎn biégēng|gèngsāo shǒu

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释义

【初】〔古文〕《唐韻》《集韻》楚居切《正韻》楚徂切,楚平聲。《說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徐曰》禮之初,施衣以蔽形。《書·禹謨》率百官若帝之初。《蔡仲》愼厥初。又《禮·檀弓》夫魯有初。《註》初謂故事。又《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氣之始也。《韓愈詩》賢愚同一初。《韻會》又姓。

【官】〔古文〕《唐韻》古丸切《集韻》《韻會》《正韻》沽歡切,音觀。《說文》吏事君也。《玉篇》宦也。《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又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又《增韻》職也,使也,公也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折腰】“折要”。1.弯曲的腰。汉刘向《列女传·锺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肤若漆。”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本则聋瞽、喑哑、驮背、折腰诸恶状,无一不备於身矣。”2.谓弯着腰。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折腰而趋,流汗喘乏。”3.弯腰行礼。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墅西飞龙山神,庭凑往祭之。将及祠百步,有人具冠冕,折腰於庭凑;及入庙,神乃侧坐。”明宋濂《虎跑泉铭》:“拔剑刺山,水为之涌;折腰拜井,泉乃仰流。”清陈鳣《对策·拜礼》:“介者不拜,故以肃为礼,以其不可折

【远别】远的地方去。汉苏武《诗》之二:“黄鵠一远别,千里顾徘徊。”唐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诗:“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最是伤情将远别,一篇咒駡送行诗。”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唐高适《九日酬颜少府》诗:“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清纳兰性德《霜天晓角》词:“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欧阳予倩《关王庙》:“看起来绝了望生机已断,对苍天我这里搔首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