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

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

诗句读音
元昶同一心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下平二十一侵
拼音: yuánchǎngtóng yīxīn
子孙堪贻厥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zǐ sūnkānyí jué

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释义

【元】《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原。《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又《爾雅·釋詁》元,始也。又《廣韻》長也。又大也。《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又首也。《書·益稷》元首明哉。《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又本也。《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又百姓曰元元。《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

【昶】《唐韻》《集韻》《韻會》丑兩切,音敞。《說文》日長也。《博雅》通也。《嵆康·琴賦》固以和昶而足耽矣。《註》昶,通也。又《玉篇》明久也。《廣韻》舒也。又《廣韻》《集韻》丑亮切,音悵。達也。《嵆康·琴賦》雅昶唐堯。《註》昶,與暢同。又,《字彙補》同昶。

【同一】1.共一,合一;统一。《韩诗外传》卷五:“三苗同一秀,意者天下殆同一也。”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章:“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同一。”2.相同;同样。南朝宋张镜《观象赋》:“三极虽殊,妙本同一。”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閭。”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唐人五言絶句,往往入禪,有得意忘言之妙,与浄名默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艾青《旷野》诗:“却好象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漢

【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

【子孙】1.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书·洪范》:“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汉贾谊《过秦论》上:“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侍郎于京师,遇乡人至,必命子孙出见,而列侍焉。”明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尔等亦皆垂功名於竹帛,緜禄廕於子孙,顾不美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便是将来的子孙,有命作官固好。不然,守着这点地方,也还可以耕种读书,不至冻饿。”2.单指儿子。《隋书·西域传·附国》:“有死者……子孙不哭,带甲儛剑而呼云:‘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寃杀鬼。’”

【堪】《唐韻》口含切《集韻》《韻會》枯含切《正韻》苦含切,音戡。《說文》勝也。又任也,可也。《家語》子貢曰:吳王爲人猛暴,羣臣不堪。《羊祜讓開府表》臣有何功,可以堪之。又堪輿,天地總名。《范浚心箴》茫茫堪輿,俯仰無垠。又《孟康曰》堪輿,神名,造輿宅書者。又山形奇怪也。《揚雄·蜀都賦》堪當隱倚。又姓。《風俗通》八元仲堪之後。又《說文》地突也。《徐鉉註》地穴中出也,據此與龕同。又《集韻》楚錦切,音墋。土也。一曰不淸澄。 通作勘,戡。別作龕。《正字通》經傳錯互者,因聲近而譌。

【贻厥】传;遗留。语出《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貽厥子孙。”孔传:“貽,遗也。言仁及后世。”《后汉书·皇后纪序》:“向使因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来,岂不休哉!”明王廷相《慎言·保傅》:“立国规模,其大节不纯如此,貽厥后昆浅矣。”2.特指传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大饗六军及譙父老百姓於邑东”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魏王既追汉制,替其大礼,处莫重之哀而设饗宴之乐,居貽厥之始而坠王化之基,及至受禪,显纳二女,忘其至恤以诬先圣之典,天心丧矣,将何以终!”唐高适《同观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