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诗人

“元朝诗人有哪些,元朝有哪些诗人?元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元朝诗人!”

纪君祥简介

纪君祥 [元] (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元代杂剧、戏曲作家。

字、号、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名一作纪天祥。

大都(今北京)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

作有杂剧6种,现存《赵氏孤儿》一种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

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1250?-1323?),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早年在大都生活二十余年,郁郁不得志。

元灭南宋后南下,曾出任江浙省务官,与卢挚、张可久有唱和。

晚年隐居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的「幽栖」生活。

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状元」之称,极负盛名。

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散曲有瞿钧编注《乐篱乐府全集》,共收套数二十二套,小令一百一十七首。

曾瑞简介

曾瑞(生卒不详),字瑞卿,大兴(今北京大兴)人。

因羡慕江浙人才辈出、钱塘景物嘉美,便移居杭州。

其人傲岸不羁、神采卓异,谈吐不凡,不愿入仕,优游市井,与江淮一带名士多有交流。

靠熟人馈赠为生,自号褐夫。

善画能曲,著有杂剧《才子佳人说元宵》,今存,又著散曲集《诗酒余音》,今不存。

现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十七曲。

卢挚简介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

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

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

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

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

散曲如今仅存小令。

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

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

今人有《卢书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张可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李治简介

李治(628年-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

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

但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岌岌可危,高宗刚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

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

”,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

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民冷落。

他在位前期,唐代的领土最大,有的史书称为“永徽之治”。

起初,他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身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有染;太宗崩后,武则天出家,高宗又把她接回宫中为昭仪。

赵孟頫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兰楚芳简介

兰楚芳,生卒年不详。

西域人,曾出任江西元帅。

《录鬼簿续编》说他「丰神英秀,才思敏捷」。

与刘庭信友善,二人曾在武昌相互唱和,时人将他们比作唐代的元稹、白居易。

《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9首,套数3套。

钱霖简介

钱霖(生卒不详),字子云,松江(今上海)人。

天历、至顺间,弃俗为道士,更名抱素,号素庵。

晚年居嘉兴,又号仄窝道人。

曾与杨惟桢等人友善。

擅长词曲,编有《江湖清思集》、《醉边余兴》、《渔樵谱》。

《录鬼簿》称《醉边余兴》「词语极工巧」,所著集均佚亡。

现存散曲小令四首。

套数一套。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李伯瞻简介

李伯瞻(1269~1328),号熙怡。

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他就是李屺,其祖父李恒,元初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曾打败文天祥,攻破张世杰,陈秀夫,累立战功。

其曾祖父曾为西夏国主。

李伯瞻自己曾官至翰林直学士、阶中义大夫,善书画,能词曲。

《太和正音谱》把他列为「词林英杰」,《太平乐府》录存其小令八首。

黄庚简介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

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

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

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

卒年八十馀。

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

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