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诗人

“元朝诗人有哪些,元朝有哪些诗人?元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元朝诗人!”

黄庚简介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

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

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

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

卒年八十馀。

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

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白朴简介

白朴(1226—1306以后)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一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

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

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

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

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

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

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

刘燕歌简介

刘燕歌,生平不详。

《青楼集》说她:「善歌舞」,可知她大概是一位歌妓。

能词曲。

齐参议还山东,刘燕歌写此小令为其饯行。

是她仅存至今的一首小令。

邓玉宾简介

邓玉宾,生痤年不详。

《灵鬼簿》称他为「前辈已死名公有乐行于世者」,存散曲小令四首,套数四套。

多为宣扬道家思想,描写隐居修道生活的。

贾策简介

贾策[元]字治安,中州(今河南)人。

尝为杭仁和尹画花竹禽鸟,得其飞鸣翔集之状。

《图绘宝鉴、式古堂书画汇考》

揭傒斯简介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今江西丰城)人。

幼时家贫而读书刻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

延祐初年,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

至正初年,诏修宋、辽、金三史,任为总裁官。

诗集为《秋宜集》。

李致远简介

李致远(1261~1325?),名深,字致远,溧阳(今江苏溧阳)人。

至元中,曾居溧阳(今属江苏),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

据仇远所写李致远有关诗文,可知他是个仕途不顺,「功名坐蹭蹬,」一生很不得志的穷书生。

《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

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

曹德简介

曹德,字明善。

曾任衢州路吏。

顺帝时曾作《清江引》二首以讽伯颜。

遂遭缉捕,出避吴中。

数年后伯颜事败,方返大都。

与薛昂夫,任昱有唱和。

所作散曲华丽自然。

《金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十八首。

忽必烈简介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孙,1279年统一全国。

据说忽必烈通汉语,能做诗文,《四朝诗集》存其七言律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