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腰金佩鸣玉,从我羹藜饭脱粟
诗句 | 读音 |
---|---|
从我羹藜饭脱粟 | 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cóng|zòngwǒgēng lífàntuō sù |
愿君腰金佩鸣玉 | 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yuànjūnyāojīn pèimíng yù |
愿君腰金佩鸣玉,从我羹藜饭脱粟释义
【从】《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又《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又《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又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又《廣韻》《集韻》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唐李颀《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羹藜被褐环堵中,岁晚将貽故人耻。”
【饭】《廣韻》扶晚切《集韻》《韻會》父遠切,音笲。《玉篇》餐飯也。《禮·曲禮》飯黍毋以箸。又《文王世子》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又《儀禮·少牢饋食禮·尸又食註》或言食,或言飯。食,大名,小數曰飯。《疏》食大名者,以其論語文多言食,故云食大名也。小數曰飯者,此少牢特言三飯五飯九飯之等,據一口謂之一飯,五口謂之五飯等,據小數而言,故云小數曰飯。又《論語》亞飯、三飯、四飯。《註》以樂侑食之官。《白虎通》王者平旦食、晝食、晡食、暮食,凡四飯,諸侯三飯,大夫再飯。又指本。《儀禮·士喪禮》設決麗于掔自飯持之。《註》
【脱粟】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晏子春秋·杂下二六》:“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食一肉脱粟之饭。”司马贞索隐:“脱粟,纔脱穀而已,言不精凿也。”唐陆龟蒙《杞菊赋》序:“我衣败綈,我饭脱粟。”《明史·海瑞传》:“布袍脱粟,令老僕艺蔬自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餉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
【愿】《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又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又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又《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君】〔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
【腰】《集韻》《韻會》伊消切《正韻》伊堯切,音要。《說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徐曰》要爲中關,所以自持也。《玉篇》骻也。《釋名》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結而小也。又馬名。《古今注》古駿馬有飛兔腰褭。又天下形勢亦稱腰。《戰國策》梁者,山東之腰也。 《玉篇》本作要。《廣韻》或作。
【金佩】见“金佩”。亦作“金珮”。襟带上饰金的佩物。元方回《七月十□有感》诗:“借服初金佩,峩冠尚黑头。”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风弄竹声,只道金珮响。”
【鸣玉】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聘於晋,定公饗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韦昭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天子垂珠以听,诸侯鸣玉以朝。”宋黄庭坚《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三:“紫府侍臣鸣玉,霜臺御史生风。”2.佩玉。汉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圣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鸣玉者,佩玉也。”《文选·潘岳<西征赋>》:“飞翠緌,施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李善注:“《礼记》曰:‘君子行则鸣佩玉。’”宋司马光《致政王侍郎挽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