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鸾镇日于飞,惟愿一百二十岁,永同欢,如鱼似水
诗句 | 读音 |
---|---|
如鱼似水 | 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rú yú sì shuǐ |
永同欢 | 平仄:仄 平 平 拼音: yǒngtóng|tònghuān |
惟愿一百二十岁 | 平仄:平 仄 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wéiyuànyībǎi èrshísuì |
鸳鸾镇日于飞 |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uān luánzhèn rìyú fēi |
鸳鸾镇日于飞,惟愿一百二十岁,永同欢,如鱼似水释义
【如鱼似水】关系融洽、亲密。《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且説朱源自娶了瑞虹,彼此相敬相爱,如鱼似水。”《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两口儿如鱼似水,你敬我爱,并无半句言语。”典
【永】《唐韻》《集韻》《正韻》于憬切,音栐。《說文》水長也。象水巠理之長。《詩·周南》江之永矣。又《爾雅·釋詁》遠也,遐也。《揚子·方言》凡施于衆長謂之永。《書·大禹謨》萬世永賴。《詩·周頌》永觀厥成。又州名。《韻會》唐置以二水名。又姓。《列仙傳》有永石公。又《集韻》《正韻》與詠同。《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傳》謂歌詠其義,以長其言也。音詠。又如字。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惟】〔古文〕《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維。《說文》凡思也。从心隹聲。《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又語辭也。《毛晃曰》有是惟之惟,書濟河惟兗州之類。有思惟之惟,書視遠惟明,詩載謀載惟之類。有惟獨之惟。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又姓。又《正韻》無非切,音微。義同。◎按《說文》从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切喩母也。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愿】《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又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又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又《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百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駰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司马贞索隐引虞喜曰:“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晋张载《剑阁铭》:“秦得百二,并吞诸侯。”《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西岳,险则百二犹在。”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清张尚瑗《仙霞关》诗:“兹岂小
【十】《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岁】〔古文〕亗《唐韻》相銳切《集韻》須銳切,音帨。《釋名》歲,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歲者,遂也。《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書·洪範》五紀,一曰歲。《傳》所以紀四時。《又》王省惟歲。《傳》王所省職,兼總羣吏,如歲兼四時。又星名。《爾雅·釋天》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郭註》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歲星十二歲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又》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疏》此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歲星右行於天,一歲移一
【鸳鸾】鵷与鸾。皆凤属。《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鸳鸞济济,鸟兽蹌蹌。”2.比喻贤人。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夫鋭志於雏鼠者,不识騶虞之用心,盛务於庭粒者,安知鸳鸞之远指。”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鸞接翼,杞梓成阴。”范祥雍校注:“鸳与鵷通。鸳、鸞皆凤族,以比喻贤人。”唐韩偓《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鸞。”3.比喻朝官、同僚。唐裴翻《和主司王起》:“云霄幸接鸳鸞盛,变化欣同草木荣。”唐韩偓《梦中作》诗:“紫宸初启列鸳鸞,直向龙
【镇日】,从早到晚。宋朱熹《邵武道中》诗:“不惜容鬢凋,镇日长空饥。”明陆采《怀香记·醉误佳期》:“幽窗镇日闻鶯燕,倚栏干柔肠千转。”《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镇日同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嫂子看花饮酒,也觉得扫兴。”阿英《袁中郎做官》:“你叫他镇日从事这样忙碌的卑劣的生活,使他与过去的生活完全绝缘,不免使他有些难受。”典
【于飞】飞;偕飞。于,语助词。《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郑玄笺:“飞集藂木,兴女有嫁于君子之道。”《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鏘鏘。有嬀之后,将育于姜。’”杜预注:“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鏘鏘然。犹敬仲夫妻和睦,适齐有声誉。”后因以喻夫妻(或男女)同行或恩爱和合。元张可久《满庭芳·春怨》曲:“清明近,于飞上坟,不由我不伤神。”明沉青门《普天乐·思情》套曲:“孤时限岂自招?于飞愿天应为保,且把香来着意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