鵷鹭羽仪从北阙,骖騑礼乐正西风

鵷鹭羽仪从北阙,骖騑礼乐正西风

诗句读音
鵷鹭羽仪从北阙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lù yǔyí cóngběi què
骖騑礼乐正西风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cān fēilǐyuè zhèngxī fēng

鵷鹭羽仪从北阙,骖騑礼乐正西风释义

【鹭羽】白鹭的羽毛。古人用以制成舞具。《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鷺羽。”毛传:“鷺鸟之羽,可以为翳。”郑玄笺:“翳,舞者所持以指麾。”《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周郊祀乐章》:“雷鼗鷺羽今休用,玉戚相参正发扬。”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掉荡《云门》发,蹁躚鷺羽振。”2.借指白鹭。宋叶适《陈益谦挽词》:“蛛丝委架诗书愠,鷺羽空陂菡萏愁。”

【仪从】仪卫随从。《南齐书·明帝纪》:“王子侯旧乘缠帷车,高宗独乘下帷,仪从如素士。”《三国演义》第九回:“次日侵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明王錡《寓圃杂记》卷下:“士奇惊起,朝服出迎,但见仪从充塞,香气絪緼,不知上所在,惟面北而拜。”清洪亮吉《书毕宫保遗事》:“公以李故相也,不敢与钧礼,每日平明,即撤仪从上謁。”

【北阙】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颜师古注:“未央宫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汉李陵《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唐李白《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宋陆游《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康有为《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骖騑】两侧的马。《墨子·七患》:“彻驂騑,涂不芸。”后指驾车之马。汉蔡邕《协和婚赋》:“车服照路,驂騑如舞。”唐王勃《滕王阁序》:“儼驂騑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

【礼】《集韻》禮古作礼。註詳十三畫。(禮)〔古文〕礼《廣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音蠡。《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爲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又姓。《左傳》衞大夫禮孔。 《徐鉉曰》五禮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乐正】1.谓整理音乐篇章。《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邢昺疏:“孔子以定十四年去鲁应聘诸国,鲁哀公十一年自卫反鲁,是时道衰乐废,孔子来还乃正之。”2.指音乐的正声。《国语·周语下》:“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於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龢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3.古时乐官之长。《仪礼·乡射礼》:“乐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郑玄注:“正,长也。”贾公彦疏:“案《周礼》有大司乐、乐师,天子之官。此乐正,诸侯及士大夫之

【西风】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唐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清陈维崧《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贺敬之《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