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简介

袁枚简介

袁枚(1716~1797)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

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

从此不再出仕。

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

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

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

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

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

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

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

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

《随园诗话》及《补遗》、《续诗品》是他诗论的主要著作。

《随园诗话》除阐述性灵说以外,对历代诗人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

《续诗品》则是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韵文简括诗歌创作过程、方法、修养、技巧等具体经验体会,即所谓创作"苦心"。

与公安派相比较,袁枚的性灵说更有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指出诗并非说教的手段,而要抒写性灵。

他把"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习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的追求。

他并不一概地反对诗歌形式的声律藻饰、骈丽用典等讲究,只要求从属于表现性灵。

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

袁枚文学思想还广涉文论及文学发展、文体作用等各个方面,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但他的文论不及诗论影响深广。

著有《小仓山房集》80卷、《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编10卷等。

尺牍、说部等30余种。

袁枚相关资料

袁枚介绍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赋得因风想玉珂》,所吟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 详细介绍

袁枚生平

仕途生涯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乾隆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阳知县。此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是万户萧疏、悍吏横行的现实。一个沭阳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死者不计其数”。袁枚面对这“路有饿殍、哀鸿四野”的惨状,拿起蘸着血泪的笔抒发感慨:“百死犹… 详细介绍

袁枚文学成就

文风简介袁枚的古体诗长期以来更是受到忽略。实际上,古体诗创作集中体现了袁枚诗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纵横恣肆,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呈现出不同于近体诗创作的美学特征,是我们全面认识袁枚诗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袁枚是清代中叶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诗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执诗坛牛耳近50年。他在考据成风的乾嘉时期,在重经学、重学问的诗坛上,以充满创造精神、洋溢着… 详细介绍

袁枚藏书故实

清著名诗人、藏书家。字子才,号简斋,一号随园,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元年(1736)入京应考,场内老师宿儒、贤达文士近百人,而他年纪最轻。乾隆四年(173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分发江南,历任溧水、江浦、沭阳,调江宁等知县。39岁时辞去官职,筑园林于金陵石头城下,名“随园”,学者称“随园先生”。在园内种竹浇花,著述终日。幼即嗜书,苦于… 详细介绍

袁枚纪念场所

袁枚墓袁枚死后即葬于随园。其墓位于小仓山南岭随家仓的百步仓上,原为省级文件保护单位。墓原有石牌坊,上刻“清故袁随园先生墓道”九字,并树“皇清诰授奉政大夫显考袁简斋之墓”石碑一块,碑文为古文家姚鼐所撰。“十年动乱”中均被全部毁坏。1974年3月,因建五台山体育馆,经批准,由南京市文件保管委员会对该墓进行了清理。3月18日开始,历时3天,共清理墓葬三座。皆为砖室… 详细介绍

袁枚的热门古诗

论诗绝句(不相菲薄不相师)

【论诗绝句】
仿元遗山论诗
不相菲薄不相师,
公道持论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
望溪文集阮亭诗。

所见(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同舍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同舍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
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
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
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
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
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
万古不知风云色,一群仙鼠依为家。
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
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
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
蚩尤喷妖雾,尸罗袒右肩,
猛士植竿发,鬼母戏青莲。
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
山川人物熔在一炉内,
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
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
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
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
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
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否。
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
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
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

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袁枚的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