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更新时间: 2025-10-02 07:38 出自古诗:再用前韵寄蔡天启
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释义
【远求】谓远方寻求来的珍异之物。《后汉书·崔駰传》:“广厦成而茂木畅,远求存而良马縶。”李贤注:“远求谓远方珍异之物也。存,犹止息也。言所求之物既止,不资良马之力也。”
【近】〔古文〕《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音瘽。《玉篇》不遠也。《詩·小雅》會言近止。《易·繫辭》近取諸身。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又《韻會》迫也。《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註》位偪于君也。又《廣韻》《集韻》《韻會》巨靳切,音覲。《說文》附也。《增韻》親也,近之也。《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詩·大雅》往近王舅。《註》辭也。
【目不见睫】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语出《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远求而近违,如目不见睫。”清袁枚《随园随笔·地理之难》:“牧斋註杜,以潼关为唐始立,而竟忘曹操之殆死潼关,则真乃目不见睫耶?”亦省作“目睫”。《后汉书·班彪传论》:“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之所以致论於目睫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洪素以博洽自居,其推服子瞻,当别有谓。第洪所著《随笔》,事实矛舛处,亦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