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裁锦袖,翡翠贴花黄

鸳鸯裁锦袖,翡翠贴花黄

诗句读音
鸳鸯裁锦袖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去四十九宥
拼音: yuān yāngcái jǐnxiù
翡翠贴花黄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fěi cuìtiēhuāhuáng

鸳鸯裁锦袖,翡翠贴花黄释义

【鸳鸯】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繁殖,越冬时在长江以南直到华南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毛传:“鸳鸯,匹鸟也。”晋崔豹《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鳧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清唐孙华《渔父词》之三:“湖上鸳鸯亦竝头,鰥鰥鱼

【裁锦】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后以“裁锦”比喻为官治邑。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陛下《渭阳》兴念,宠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锦万里,敬奉明敕,不敢失堕。”参见“製锦”。

【袖】〔古文〕褏《唐韻》似祐切《集韻》似救切,音岫。袂也。《釋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亦言受也。以受手也。《後漢·馬廖傳》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又《綱目集覽》半袖,短袂衣也。《釋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晉書·五行志》魏明帝披縹綾半袖。 《廣韻》亦作褏、褎。

【翡翠】1.鸟名。嘴长而直,生活在水边,吃鱼虾之类。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可做装饰品。《逸周书·王会》:“仓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楚辞·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王逸注:“雄曰翡,雌曰翠。”洪兴祖补注:“翡,赤羽雀;翠,青羽雀。《异物志》云:翠鸟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晋左思《吴都赋》:“山鸡归飞而来栖,翡翠列巢以重行。”元燕公楠《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寿》词:“霜鬢缕,只梦听枝头翡翠催归去。”2.指翠羽。用以装饰车服,编织帘帷。唐罗隐《帘》诗之二:“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宋张孝

【贴】《廣韻》《正韻》他協切《集韻》《韻會》托協切,音帖。《說文》以物爲質也。又《增韻》裨也,依附也,黏置也。又《篇海》貼,謂舒爽也。音條。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黄】〔古文〕《唐韻》乎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又《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又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又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又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又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又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