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远扬迩昭,陟降连连释义
【陟降】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朱熹集传:“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马瑞辰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文王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唐包佶《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
【连连】1.接连不断。《庄子·骈拇》:“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閒为哉!”成玄英疏:“连连,犹接续也。”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连连作揖。”茅盾《林家铺子》二:“那朱三太连连摇手,就在铺面里的一张椅子上坐了。”2.犹涟涟。《全唐诗》卷八六二载《醉吟》:“一旦形羸又髮白,旧游空使泪连连。”《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珠泪连连怨復嗟,一种为人面貌差。”
【远扬】1.向上扬起的枝条。《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朱熹集传:“远扬,远枝扬起者也。”唐王维《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荷锄覘泉脉。”2.远走;逃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此风一播,一般在前清作官者,均已远扬。”3.传播到远处。郭沫若《卓文君》第一景:“司马先生问他,前几天我们家中有琴音远扬,是谁人弹的?”
【迩】同邇,俗省。(邇)〔古文〕《廣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正韻》忍止切,音爾。《說文》近也。《書·舜典》柔遠能邇。《詩·周南》父母孔邇。《左傳·文十七年》以、蔡之密邇於楚。又通作爾。《詩·大雅》莫遠具爾。《註》爾,近也。《儀禮·燕禮》君南鄕爾卿,卿西面北上爾大夫。《註》揖而移之近之也。 《說文》別作,俗省作迩、。字从臸作。(邇)漢典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
【昭】《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招。《說文》日明也。《爾雅·釋詁》昭,見也。《博雅》明也。《玉篇》光也。《廣韻》著也,覿也。《易·晉卦》君子以自昭明德。《書·堯典》百姓昭明。《詩·大雅》於昭于天。又《禮·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又《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魯語》明者爲昭,次者爲穆。又《禮·樂記》蟄蟲昭蘇。《註》昭,曉也。蟄蟲以發生爲曉,更息曰蘇。又姓。《戰國策》楚有昭奚恤。《屈原·離騷註》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