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言师法不少懈,异日有立逃湮沦
诗句 | 读音 |
---|---|
异日有立逃湮沦 | 平仄: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yì rìyǒu|yòulìtáoyān lún |
愿言师法不少懈 | 平仄:仄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韵脚:去十五卦 拼音: yuàn yánshīfǎbù shǎoxiè |
愿言师法不少懈,异日有立逃湮沦释义
【异日】前。《管子·山权数》:“五年国穀之重,什倍异日。”《汉书·高帝纪下》:“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今吾於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颜师古注:“异日,犹言往日也。”宋沉括《梦溪笔谈·权智》:“异日惟是聚集游民,刮咸煑盐,颇干盐禁,时为寇盗。自为瀦濼,姦盐遂少。”2.犹来日;以后。《庄子·德充符》:“哀公异日以告閔子。”《史记·张仪列传》:“軫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軫,軫将行,不得待异日。’”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吴樾《复妻书》:“请将此书留之异日,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立】《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說文》立,住也。《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廣韻》立,行立。《禮·曲禮》立必正方。又成也。《禮·冠義》而後禮義立。又堅也。《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論語》三十而立。又樹立也。《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又置也,建也。《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逃】〔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亡也。《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又《廣韻》避也,去也。《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註》謂讓位而逃也。《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又通作跳。逸去也。《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註》跳,音逃。《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又叶田黎切,音題。《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 《集韻》逃,俗作迯,非是。,古文造。漢典考證:〔《史記·高帝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謹照
【湮沦】沦落;埋没。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顾余晚脱略,怀抱日湮沦。”唐李德裕《清冷池怀古》诗:“兴废由所感,湮沦斯可哀。”宋苏洵《上张侍郎第一书》:“一门之中,惟此二子不忍使之復为湮沦弃置之人。”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到嬴秦儒风已灭,从此后圣学湮沦。”《红楼梦》第七八回:“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
【愿言】貌。《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郑玄笺:“愿,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晋谢混《游西池诗》:“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宋华岳《早春即事》诗:“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清顾炎武《江上》诗:“愿言随飞龙,一上单于臺。”
【师】〔古文〕《唐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又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又《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又《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
【不少】多。《书·大诰》:“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巴金《人民友谊的事业》:“但是后来车站上一下子出现了不少的人。”2.毫无。《史记·伯夷列传序》:“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典
【懈】〔古文〕《唐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音薢。《說文》怠也。从心解聲。又或作解。《詩·大雅》夙夜匪解。又《正韻》居拜切。義同。又叶古縊切,音記。《揚雄·元后誄》穆穆明明,昭事上帝。弘漢祖考,夙夜匪懈。 俗讀匣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