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

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

诗句读音
衣冠此地藏平仄:平 平 仄 平
拼音: yì guāncǐdì zàng
玉帛何年会平仄: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yù bóhé|hē|hènián huì

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释义

【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史记·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餘年不絶。”2.泛指衣着,穿戴。唐牛僧孺《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明钱澄之《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汉年。”徐迟《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3.专指礼服。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地藏】埋葬于地。《礼记·礼运》:“及其死也,升屋而号……故天望而地藏也。”郑玄注:“地藏,谓葬。”1.地下藏物之处;地窖。《管子·度地》:“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北史·皮景和传》:“又有阳平人郑子饶,诈依佛道设斋会,用米麪不多,供赡甚广,密从地藏,渐出饼饭。愚人以为神力,见信於魏卫之间。”2.即地藏菩萨。宋苏轼《与李端叔书》:“辱书并示伯时所画地藏。某本无此学,安能知其所得於古者为谁何?”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六:“请来了便赞。从观音大士,玉帝,地藏,到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详“地藏菩

【玉帛】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祭用玉帛牲牷。”《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2.征聘贤士。晋枣据《杂诗》:“开国建元士,玉帛聘贤良。”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施玉帛於丘园,驰翘车於巖藪。”3.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左传·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清薛福成《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年会】社会团体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